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个好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有好习惯的孩子是好孩子,是走遍天下都让父母放心的孩子。所谓麻烦的孩子就是有一身坏习惯的孩子,可能会让父母一辈子都不得安宁。我们就重点讲讲怎样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有许多父母抱怨说,我的孩子不可救药了,都说了他800遍,他还是改不掉坏毛病。我回答说,如果你说他8000遍,他更改不掉。孩子养成一种坏习惯一定是有某种原因的,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帮助和引导而不是训斥。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培养做事的习惯。做事的核心是要遵守规则,培养责任心、抗挫能力。大家一定有感受,觉得没有责任心,没有抗挫能力的孩子长不大。今天最让我们担心的也是孩子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这都源于我们成年人从小剥夺了孩子的责任。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体现了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孩子光学习好就行吗?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大学的负责人说,考进这所大学的学生里有35人有自杀的倾向。考进中国最好的学府,那在成绩上都是百里甚至千里万里挑一的,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格上有问题,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问题。就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教育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在反思教育的时候,都认为对孩子太严厉,批评太多了,从而提倡一种激励教育,对孩子要多加赏识和表扬,而忽略或放弃了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但是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也永远是对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曾经有一所私立学校规定不许批评孩子,我说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父母的一个神圣的职责就是对孩子说“不”,并且坚持到底。在这个世界上,父母不对孩子说“不”,还有谁对孩子说“不”呢?
● 培养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但研究发现,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和名次重要。有位 高三老师,快退休了她对毕业班的同学说,你们是我带的最后一届学生,我教了那么多学生,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我有学生能考上北大清华,如果谁能考上,我就奖励他1000元钱。这钱可是老师准备从自己的腰包里掏的,结果这一年班里有3位同学考上了北大清华,真是奇迹。老师便用3个信封装了3000元钱递到3个学生手中,执意兑现诺言。学生推辞不下,说要给老师礼物,老师就说,我是要礼物,但不要你们花钱买的礼物,我要你们高中三年的课堂笔记、三年的家庭作业和三年的考试卷子。学生们说这没问题,回家整理好就送给您。然后老师就开始研究这3个人的作业、笔记和试卷,发现一个共同点,不论是记笔记还是写作业、考试,都是有条不紊、脉络清晰,进而发现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中国科学院有位心理学专家王极盛,他专门研究高考状元,我们谈过多次,发现高考状元实际上就是学习习惯好的人,所以学习习惯很重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四个习惯是最基本的:第一上课认真听讲;第二独立完成作业;第三课后复习;第四课前预习。有这四个习惯的孩子,学习基本上都会很好。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在中小学时代,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人一辈子不会感到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人会一辈子不知所措。而如果父母读书多,那我们的孩子读书也会很多,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有些父母不要整天在电视机面前或是在麻将桌前没完没了,还要孩子考北大清华,这样不行。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将学习和读书看成是一种享受,一件快乐的事情。当孩子在你的感染下也成为一位爱读书的人,那你将是一位功德无量的父母,如果你让你的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你就是一位成功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