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2-10-22阅读次数:203
课 时 备 课
课题
这是什么
课型
新授
教材及作品分析
《这是什么》是一首创作儿童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为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谜语为歌词,“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生动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么发出的“嘀嗒”与“当当”的声音呢,启发学生以形象思维,积极动脑思考。
歌曲的旋律在有规律的节奏配合下,轻松、跳跃,第一、二乐句形象地描绘出钟表的机械声和报时声,第三乐句是重要的两个小乐句,呈示着两个设问,第四乐句是个扩展的尾句,平稳地落在主音“do”上,给人以完整的结束感,结合歌词提示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并暗示着谜底。
教学目标
蕴含
情感
运用节奏练习和创造活动,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获取
知识
用清脆的声音演唱《这是什么》,使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了解音乐所描绘的钟表形象。
提升
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道音乐中音有长短、音有高低、音有强弱。
课前
准备
录音机、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思路预设(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一、教师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 教师准备三角铁,请一名同学到前面轻轻敲击,其他同学用“当”把正确的音高模仿出来。再请一名同学用撞钟到前面轻轻敲击,同学模唱后比较出两种音的高低。(  屏幕上出示“高低”)
2、 教师弹音阶 “当”长音来做发声练习。
三、节奏练习
1、教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敲击双响筒,提问“和三角铁相比,发出的音一样长吗?(屏幕上出示“长短” )
2、多媒体出示节奏
 2/4  ××  ××   | ××  ××  | ×   ×   |  ×— | |
   先请一名同学把节奏读出来,纠正后全班齐读节奏。
3、教师提问启发学生双手拍击节奏后用打击乐正确敲击这条节奏。也可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节奏。学生随老师的指挥和体态的变化进行强弱的拍打练习
(黑板贴出“强弱”)
4、教师引领:你能用老师给的两种打击乐器来把这条节奏表现出来吗?(双响筒、三角铁、)请同学试一试。
四、学习歌曲《这是什么》
导入新课: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出一个音乐谜语,猜猜老师歌曲唱的是什么?
1、完整聆听,并回答。答案:钟表
2、请学生看生活中的钟表图片,感受美丽的钟表。
3、出示歌谱,学生完整聆听歌曲,请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并说一说。并想象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歌曲是欢快的情绪)
4、学习歌谱,跟着老师的提问,识谱并会唱。
5、请学生弹琴,教师引领,学生完整唱谱。
6、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
7、歌曲处理,嘀嗒嘀嗒处,让学生倾听秒针走路的声音,引导学生用清脆、短促的声音演唱。倾听闹铃的声音,学生感受强弱,使之能辨别强弱音。
8、放歌曲伴奏,学生齐唱歌曲《这是什么》,提示学生唱歌时注意音符的“长短”、“强弱” 、“高低”,有感情的演唱。并伴有律动。
9、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多种形式演唱。
四、拓展:
出示打击乐器:三角铁、碰钟、串铃、双响筒等让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
进行总结评价
 
创设音乐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把《这是什么》唱给家人听。
目标达成分析
 
 
 
 
跟进思考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