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做宽容、礼让的楷模
青岛天山小学 苏俐
一、以身作则,做宽厚待人友爱协作的楷模
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教师作为了最神圣、最伟大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在影响着小学生。尤其是实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岁月里,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着老师的行为。我们通常说“谁教像谁”,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品格的形成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在处理日常事物中,时时处处做宽容、合作的典范。例如:在学校举行的活动中,很多时候涉及到平行
班级之间的评比,在揭晓结果的时候,常常遇到因为本班的名次不如其他班,学生们表现出对对手的不满、抱怨、甚至抵触的情绪,高年级学生常常会因此发生班级之间的口舌之战。这时我们班主任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寻找自己的不足。教育学生与兄弟班级和平共处,友善交往,分享友谊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会在竞争失败时怨天尤人,而是用一种宽厚的心态去分析事物,以此来用更好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二、引导家长一同做宽厚、合作的引路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受教育的层次不同,家长对培养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合作是成功的前提这种认识并不一样。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吃亏,凡事都教育孩子要站上风。因此学生们养成了独霸、专断的小皇帝作派。我在与家长的交往中,特别注意引导家长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诚实信誉是友谊的基石,教育孩子凡事说到做到,不可牛皮吹得砰砰响,做起事来不兑现。让孩子知道讲究信誉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别人才愿意与你合作。其次,再与家长的接触中,让家长懂得对待学校工作、对待任课老师伴要宽容大度,不可苛刻与苛求。因为家长的情绪、言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要让家长们知道生活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从小事着眼,教育孩子给予永远比获取快乐。
三、在学科教学中搭建合作的舞台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阵地,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性格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就采用了“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这样的流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对问题的不同见地,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信息量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同时懂得了 “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众人划浆开大船” “集体力量大无边”的哲理。
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享受协作的乐趣
活动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特别对于现代中国独生子女来讲,活动可以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在集体大家庭中陶冶情操,使他们胸怀坦荡,为人平和友爱,宽容大度,丢却自私狭隘以己为中心的作风。我平时比较注重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并且在组织中,善于抓住契机,在活动前安排好合作伙伴,选好小组长,在活动中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即有小组内的个人竞争,又有组员之间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任务,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体味集体合作的乐趣。例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我爱你,中国”故事演讲比赛、“话重阳”敬老座谈等,都是通过小组为单位分头准备,然后从小组中选派代表参加比赛,最后也是按照小组参与的情况进行评比,通过召开一系列这样的活动,大大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学生宽厚友爱乐于合作的品格得到了培养。
总之,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大熔炉。班主任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创作条件,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大家庭中学会宽厚待人乐于协作的习惯,使之成为未来最具实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