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

发表时间:2013-06-27阅读次数:151

木兰从军

新授

2-1

上课

时间

2011

4.12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学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人家的.

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

学具

课本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花木兰图片,她是谁?

2、你对花木兰有哪些了解?书上是怎么介绍她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呢?(板书)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4、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加军队

二、初读识字

1、打开课本63页,自己读读课文,不会的生字——,读不通的地方——,如果有疑问?——

2、出示生字词。

A、征兵   胜利

B、年龄(可以怎么记?)  父亲   弟弟     

C、朝廷(延)谁给大家提个醒

D、感情读、说话——

焦急万分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英勇善战   赫赫战功   文静俊美

 3、这些新字、新词朋友回到课本会读吗?(4名)其他边听,边思考你还有哪些疑问?

4、有什么疑问?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与反思

 

 

通过直接的感官,让孩子对花木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读课文

 

 

分层识字

 

 

 

 

 

 

 

学会质疑

 

 

三、细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的强大起来,“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2、当“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时,她的心情如何?(“焦急万分”板书) 与很着急对比出,着急极了。为什么?个别-齐读

3、她是怎么想的?出课件“父亲……为国为家分忧。”

4、“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如果父亲、弟弟出征,会怎样?(学生想象)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5、家人会同意吗?她会怎样说服他们的?

6、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

7、如果不出征,行吗?为什么?所以她觉得自己——“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此时此刻,她想到的是——国家、家庭  板书

8、就这样“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女扮男装)

A、扮(怎么记?组词)

B、为什么要女扮男装?

9、看到这一幕,你忍不住要对花木兰说些什么?木兰啊,你真是一个(        )。

  (二)第三自然段

1、于是(出示第三自然段: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袍  渡 小燕子飞过燕山。 组词

2、自己读一读,然后告诉老师,你从这句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3、结合图想象:木兰在渡这大浪滚滚的黄河,过高耸入云的燕山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是的,为了百姓的安危,为了国家的存亡,花木兰经历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4、你觉得她怎样?咱来读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男、女

5、出示填空:木兰告别了亲人,--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了前线。

6、那么,战场上的木兰又怎样呢?(播放短片)

7、战场上的木兰又怎样呢?

英勇善战  赫赫战功——解词方法

知道她到了什么级别了吗?(尚书,国务院级得官。)

8、让我们一起怀着敬佩的心情来读好这一段话(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读)

(三)第四自然段

  战争很快就结束了,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1、(出示木兰女装图)用个词说一说。文静俊美

2、如果你是和木兰一起打仗的将士,看到了此情此景,你会怎样呢?

3、为什么?谁能读出这种惊讶?

“竟”  为什么要用一个竟?和前面想的不一样。

说话练习——我一直认为奶奶除了干家务

 

 设计意图与反思

 

感受焦急万分

 

 

 

 

 

 

 

 

通过表演,让孩子感受到木兰心中的矛盾。

 

 

 

引导学生表达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随文识字

 

 

 

结合图片直接感官.

 

 

 

 

 

 

 

 

 

 

学习解词方法

 

 

 

 

 

 

 

 

通过对比,感受木兰的变化。

 

 

学习运用“竟”。

 

 

 

什么也不会,没想到她竟……

4、再读一读,其中有一个字,很有趣,读法不同。“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5、写字——将

利与将比较,左右一样宽窄?一看,二描,三临写。

教学“疒”,冫在田字格的位置,范写“”。学生描红。

 

四、总结、拓展 

1、课文学到这儿,你的疑问解决了吗?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简单的复述一下课文?

2、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3、让我们永远记住她——出示课文第一段“我国古代……”

 

 设计意图与反思

 

 

对比左右结构,学习写字。

 

感知病字框的变化过程。

通过板书复述课文,了解梗概。

 

 

 

 

读读《木兰辞》,像我们前面学习的文包诗一样,理解着读读。

 

 

 

 

 

 

 

 

 

                                       焦急万分

                             爱家      女扮男装

木兰从军    女英雄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爱国      赫赫战功

 

 

 

 

 

教学

反思

 

 

 

 

 

 

 

 

 

 

亮点采集:

本堂课注重了随文识字,重视各种方法的运用。通过对比、解词、视频等形式,让孩子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感悟到了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存在问题:

一是分析的太碎,重点不突出;二是怕讲不完,太快了,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这一切的问题,出现在对教材的把握,对孩子的驾驭上。

改进措施:

整体把握教材,第一课时,就书记生字,读通课文。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