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我读、我思、我行、我悟
阅读书目 |
成就每一个孩子 |
阅读人 |
郭欣 |
任教学科 |
英语 |
我读 |
摘抄所读书目中印象深刻的一个经典段落、几句话或某一个观点。
“差点理论”是芬兰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可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的教育观念。这一理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人生理想,但因为禀赋、个性等的差异,他们会选择不同的路径、不同的速度迈向这个目标。教育的目的是要认可这种发展阶段上存在的差异,为孩子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
芬兰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孩子受到挫折后知难而退,而是协助、鼓励他们找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走向成功。学习必须靠时间,而不是靠压力。唯有经过适当吸收和积累,学生才能学到应该要学的。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降低孩子们厌学情绪的产生几率。
(第一章第3、4、5节P26-P33) |
我思 |
谈谈上述内容给你教育教学带来的启迪或启示。
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质和可能,都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提升。但要让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需要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面对学习速度、发展潜质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给予更多的信心、爱心和耐心。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关注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能不断创新,以适应更多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为孩子量身定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进度和方式。要让孩子知道,在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当然有竞争,但不是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而是自己跟自己竞争。跟自己的昨天竞争。这样才能使得孩子更加关注自己的发展和成长,且越来越有自信心。
|
我行 |
讲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教育真实故事或一次教学尝试,要求与书中的观点一致。
在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中,英语学习发展并不是均衡的。有的班两极分化较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能够多元的认识、理解和研究每个班的学情、学风,也就是要有着同课异构的教学思路。尤其是针对学困生,更要善于捕捉并挖掘其长处,发展其优势,同时导引和开发其弱势,协助、鼓励他们找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协同一切有利因素帮助他们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走向成功。六年级一班的李旭是五年级下学期才从东北转来的一名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听说读写没有一项达标。一开始着实让我头疼不已。为了使其尽力尽快摆脱落后的局面,我付出足够的信心、爱心和耐心。首先我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以前的学业情况,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再者通过观察孩子的上课表现,感觉孩子也有努力向上的意愿,并乐于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善意的批评和建议。为此为他量身定做了帮扶计划。课堂上,他得到了比别人更多一些的关注;我经常设置一些较易回答的问题,有意提问他,让他有成功的表现,树立信心,增强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课下,我更是将爱心付诸于行动。从听说到读写一步步教,一点点往上赶。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会在学校给他单独辅导。看到李旭一天天在进步,一天天在提高,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欣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李旭终于由原来的待达标跃升为良。今年暑期的家访中,我就孩子的进步感谢了家长的支持,并当着家长的面重重的表扬了孩子,希望他再接再厉,新学期更上一层楼。
正如书中所说,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孩子受到挫折后知难而退,而是协助、鼓励他们找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具有个别差异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是可以一点一滴办到的。
|
我悟 |
结合读书与实践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芬兰教育的教育观念、师资养成、教育方式、机制保障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为我们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带来更多的提醒与思考。
1、教育,视孩子权利为最先,强调基本能力的养成;学校,重视过程而非结果,不标榜鉴别度与分数;教师,旨在引出学习乐趣,养成解决习题的能力;家长,给孩子赏识与尊重,学习靠时间不靠压力。作为教师,就应该多一点心思,去尊重、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差异,况且,生命的可贵之处, 就在于百花齐放、万物齐长。既然我们都不能以相同的标准要求每朵花儿了,又岂能期待可以用同样的土壤水分,让每朵花都绽放出一模一样的光芒呢?
2、学校教育应该是让孩子获得最适当的教育,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出路,并使他们在未来都能有自我实现的机会,以及最起码照顾自己的能力和追求美好生活能力的基础。最好的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方式,绝对是使每个孩子都能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孩子们的教育与教育学习过程中,让他们都拥有“成功的机会”找到最适合孩子自身特质的方向,让他们在不急躁,不比拼的教育环境中,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一辈子都能带走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要比过往更活泼,更有效率,更多元,更趋于人性。
3、一个孩子的潜能,也正像开启一扇窗般地无限宽广,他所需要的,正是你我的那份敬重、期待、呵护。毕竟,对于生命的尊重与敬意,必须来自整体文化、社会、国家都能以真诚疼惜的心去看待自己的子民,透过教育机制、社会安全与福利体系, 把一代又一代的子民拉拔成长,让人人都有机会,才能进一步期望他们为自己、国家社会,共同创造出一个有意义、有前瞻的未来。
所以,给孩子成功的机会,一个专业的老师,是可以有效率、讲公评的运用差异化的施教与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拥有逐步建立自信的机会。不同个性、领悟力和兴趣的孩子,在不同的领域和科目里学习,本来的基本功能与目的,正是协助不同孩子找出最适合的发展与学习模式,鼓励他们乐于持续向前走,以马拉松的跑法渐渐调整步伐。这样,教育与学习的目的,其实就在不远的天际线,而教育的可贵,就在不过于催促压缩之下,让每个孩子都能适才适性地跑在人生漫漫长路上。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的我们,要做这样的改变,有一些的艰难:可是,只要我们开始做了,相信,一定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