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谈礼貌》教案

发表时间:2014-05-09阅读次数:241

课题

谈礼貌

授课时数

2

文本

分析

《谈礼貌》一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俗易懂,其道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内涵,找出课文学习的生长点,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已知”(即中国是“礼仪之邦”)产生碰撞。

目标

重点

难点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第二课时

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2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课前

准备

教师

   

相关课件

学生

 

        查找礼貌小故事

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30、谈礼貌

2、学习“貌”,指名组词

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嫌、盾、训、逊”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校”课文中读“jiao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古训 矛盾 咳嗽 粗暴 纠纷

安慰 情操 修养 文雅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指导

2、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4)师小结: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板书:态度、言语、彬彬有礼)

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6)想想这一自然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庄重的语气)

7)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

师: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4自然段写的三个例子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

1)学生自读,围绕要求同桌讨论。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牛皋问路岳飞问路)

根据生交流,师板书:马上施礼“呔,爷问你”

下马施礼“请问”

B、师: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请大声齐读:出示句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人心暖讨人嫌)

C、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

D、齐读第2自然段

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

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板书:连忙抬起脚“对不起”

微笑着说“没关系”

E、齐读最后一句板书:避免纠纷  架起桥梁

F、指导朗读:(读出平和、高兴的语气)

H、齐读第3自然段

交流第3个例子。

A、学生交流,师板书:文雅和气宽容 安慰,不能怪你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

B、指导朗读

C、齐读第4自然段

3)练习(出示填空题)

牛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飞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青年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__________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5)小结: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交往”

3)齐读第2句话(理解“恰当地”、“和谐”)

4)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5自然段

7)小结,板书: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谈礼貌》一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俗易懂,其道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内涵,找出课文学习的生长点,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已知”(即中国是“礼仪之邦”)产生碰撞。这样,以学生的疑问为重要切入口,大胆向外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探究向纵深发展。此时的境界可以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探究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个个挫折,生成一个个新的问题,从而产生一个个新的需要。教师此时处在辅导地位,而贯穿综合性学习活动始终的是问题解决过程,是教师促使学生持续付出努力的激励和刺激,这样让学生不断感到自我能力的实现,并不断迸发自主、创造的火花,这也是综合性学习最有魅力之处。可以肯定,在这种情境下,许多学生此时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也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不作绝对评价,提供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丰富的个性的体验。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上,了解他们感悟了什么,程度怎样;体会到了什么,程度怎样。也可以让学生写研究日记,敞开心扉,真实地记载研究的甜酸苦辣,从反思中,从共享中,从交流中,使学生品德与人格进一步完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会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真切地体会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业

设置

第一课时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课后练习4

2、熟读课文,搜集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

板书

设计

第一课时

         不失色 态度彬彬有礼        

貌     君子 不失口 说话使用礼貌语言 

第二课时

礼              

貌              

待        美

人          

课后

反思

目标达成

亮点采集

 

 

问题反思与改进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