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我懂你吗?》一书有感

     起初看见本书的作者是在上学期期末家长会上,作者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谈吐简单贴切,感人又暖心,让人记忆犹新……
     当此书漂流到我这里时已经是本学期开学后一周了,为了不耽误别的家长读,所以就快速读起来,在作者书写与自己女儿生活的点滴事情时几乎是用了一中午便读完了,中间读到作者给女儿写信的一段时竟然忍不住落泪,虽然是很平凡普通的话语,却渗透着浓浓的关爱,感人至深,用心良苦,在女儿上高三面临压力时,她写的信内容一部分:“高三的艰难是人所共知的,但高三的成长却不是谁都能坚实获得的。在希望与失望、勤奋与懈怠中坚韧迎考,是对身心智多好的锤炼过程呀!谁都有惰性,谁都有懈怠的时候,可一个人要想不懈怠,一是要有意志力,二是要有良好的身心基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练品格,受益终生。”还有一段是:“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一直在远远的观望,只要你不求助,我就不伸手。人生是需要经历的,我既没能力,也不想帮你扫平各种障碍”……可以用引人入胜来形容,被作者的睿智和对女儿的关爱所吸引,作者用普通家庭琐事来诠释尊重,关爱,妥协,支持,有爱,努力等等,
      这使我在对待孩子身上所持的一些做法和观点豁然开朗,如释重负,也许我也和大部分家长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一年级开始便很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和成绩的变化,女儿倒是很听话懂事,从小就学习认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而且每天的作业我都会一一检查,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错误,但是有时难免会有粗心大意,有时会有越简单的题越出错,我就非常不高兴,总是教育孩子说你不会的题做错了没关系我会再给你讲一遍直到会了为止,但是你会的题出错便不被原谅……有时第一次告诉她错在哪里下次叫她不要再错,可是有时一不小心又错了时会控制不住大声冲她发火,孩子有时会被吓哭 ……其实发火的当时想不通,过后还是会想明白下次不能对孩子再吼的,而且也会自责内疚一段时间的,可是在遇到问题还是控制不住的。
通过本书才明白首先1、我没有把孩子当朋友般平等对待,明明就是上级对下级的要求,必须这样那样按我的要求来做,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怎么说她便怎么改,很快就能写好,可是慢慢地大了以后就会和我犟嘴,你说你的,她犟她的,做事磨蹭,后来我也会慢慢反思她才四年级就能和我这样顶嘴肯定是有原因的,她有自己的思想,而我并没有尊重她的想法而是强烈要求她按照我说的去做,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你说的再对我就是不按照你说的做,看你能怎么地?2、亲子关系的不融洽给沟通造成障碍,恶性循环;有时为了自己的自私还会告诉孩子你好好学习好好考试,考得好会给你什么什么奖励,过于注重成绩和奖励让孩子不去自发自主的去喜欢学习和探索知识,3、让孩子觉得对她好都是有条件的,没有给孩子以最基本的家庭安全感,只有学习好,考试好才会……反之就不喜欢你……
通过本书,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棵树,形象而生动,通过画图描述出孩子的生长犹如一棵小树,仔细栽培,认真浇灌,慢慢等待,最终在气候,温度适合的时候它自然而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并不是只关注它的枝叶,不重视根的培育,过早的过多的去修剪它,改造它,让它长成我想要的样子,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导致孩子头重脚轻,根基不稳,属于本书所讲的本质问题,要引起格外重视。我们要做的只是给它按时的浇灌合适的环境,细心的培养让它自己一点点长大,耐心等待,静候花开,长成她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也在慢慢转移我看待孩子的重心问题,不再把学业当作首要问题来解决,而是注重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人格品质的培养,让她拥有自尊,自信,善良诚实,乐观,乐群,热爱生活的品质,有幸读此书,似良师益友,似雪中送炭照亮并温暖我的育儿之道。
 
     女儿画的生命树,用了不到十分钟。
     最后,引用本书的引子“带你来到这个世界,事先并没有和你商量,你借我的身体而来,但并不属于我,天地之间,你的脚印可延伸到任一远方。你目之所及,我喜欢追寻;你心之所向,我素履以往;生你,养你,是我的本分,爱你,懂你,才不枉亲子一场。”很喜欢的一句话。
     孩子,在这世界上,你不是最棒、最优秀的,但是你永远是我最爱的小孩,我愿做你永远的朋友,随时出现在你需要的时候。
                                                            学生:王佳阳 家长:赵小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