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跑教案

发表时间:2017-12-13阅读次数:432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年级:水平二(年级)       执教教师:付海                课次:6—1
课题
往返耐力跑
学习
目标
1、理解和体验耐力跑的方法及呼吸方法。体会跑时正确的呼吸节奏。
2、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奔跑能力。
3、能了解往返耐久跑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
内容
1.学习往返耐力跑的方法
2.体验正确的呼吸节奏
重点:耐力跑时的呼吸节奏
难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器材
音乐设备、标志杆若干、标志桶若干、秒表一块。
教      学      过      程
环节目标
授课内容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形式与要求
准备阶段
 
目标一:
1.落实课堂常规2.了解学习目标
3.熟悉自测心率的方法
目标二:
1.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充分热身。
一、导课内容:
1、师生问好。
2、宣布本课内容。
3、自测心率①
二、准备活动:
1、移动体能热身游戏: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按1、2、3、4号的顺序站好,1、2、3号学生手拉手,2号在中间,游戏开始,这时4号同学开始拍打2号同学的后背,1、3号同学协同保护,不让4号拍打2号。规定时间内看谁拍得多(3)自测心率②
2、热身专项小练习
1.教师提出本课目标,并讲明要求,强调课堂常规。
2.学生认真听讲明确目标。
3.教师语言激发学生同教师一起合作完成本课内容。
4.教师讲解练习要求。
5.介绍游戏方法,提出活动要求,遵守活动规则。控制音乐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提示心率测试要点并计时
6.教师领做,学生进行模仿。
一、组织
 
 
 
 
 
 
二1、组织
 
四人一组散点站立
 
xxx   xxx   xxx
 x     x     x
   xxx    xxx
    x      x
xxx    xxx
 x      x
 
 
 
6
7
 
 
 
 
基本阶段
目标三:
1.通过体验感知呼吸与跑步节奏。
2.团队跑减少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增强信心,静心体验身体感受。
 
 
 
 
目标四:
1.通过游戏进一步提高奔跑能力。
2.养成遵循规则的好习惯。
3、竞争时对比赛规则的执着遵守
4、个体与团队良好关系的建立。
三、团队折返体验跑(绕标志物等距跑)
1.四个小队体验往返耐久跑的方法及正确的呼吸方法、,重点时体验呼吸节奏。
2.自测心率③
3.简短呼吸调整放松
 
四、往返跑接力赛
规则: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四队,每组十人a每队在各自的跑道上进行,每两人一组往返1次最后一个同学与下一组任意一个同学击掌接力,直至最后一名完成。用时短获胜。
b每五人一组往返跑,本组最后一人到达起点后与下一组任意同学击掌接力依此循环时间终了为止。看谁跑的次数多获胜
完后即刻测试心率
1.讲解练习方法和要求
2.指导分组,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听指令快速自由组合后1.2.3.4号分别到指定地点待命。
3.一人2个往返,两人3个往返,放倒对面的标志物然后绕杆,四人6个往返,
4.各组讨论跑步时的速度,相互提醒学生控制跑步节奏和呼吸节奏
5.发出跑的指令(音乐)
6.计时测试心率并点评练习强度
7.指导呼吸与放松
 
1.讲解比赛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2.先每两人一组往返1次最后一个同学与下一组任意一个同学击掌接力,直至最后一名完成。用时短获胜;后每五人一组往返跑,本组最后一人到达起点后与下一组任意同学击掌接力依此循环时间终了为止。看谁跑的次数多获胜
下令比赛并计时
3.语言激励学生,赞许学生适时助威呐喊
4.计时测试心率
5.简评比赛情况
 
 
三、组织
 
 
 
 
 
 
 
 
18│
22
 
 
 
 
 
 
 
 
 
 
 
 
 
7
8
 
 
 
 
结束阶段
 
目标五:
1身心放松2、与同伴的交流与沟通,社交技能。
 
五、放松整理
1.放松练习
2.呼吸调整
3、自测心率⑤
4、总结讲评
5、下课
1.讲明游戏方法,学生进行放松游戏
2.简结本次课情况
3.计时测试心率并做简短点评
 
如图♂♂♂♂♂♂
♂♂♂♂♂♂
♀♀♀♀♀♀
♀♀♀♀♀♀
          ▲
2
3
 
 
课后练习
课余时间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折返跑接力赛。注意安全
 
课后反思
 
 
  往返耐力跑
 
          教学内容:1、学习往返耐力跑的方法
                     2、体验正确的呼吸节奏
 
 
 
 
 
 
 
 
 
 
 
   师:付海
   位:青岛天山小学
   段:水平二(年级)
   间:2017127日
   点:青岛天山小学
 
 
 
 
 
 
 
 
 
往返耐力跑教学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持续地“往返体验跑”、“往返跑(pace跑)”、“往返接龙跑”等多种跑的练习和比赛形式,让学生体验耐久跑节奏和呼吸的关系,学会合理控制跑步节奏,有效节省体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练习,关注学生基础体能的差异,注重自我的纵向评价,给学生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学习兴趣与耐久跑技能的双赢。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水平四(八年级)。选择往返耐久跑做为本次课的教材,除了学校搬迁后场地硬件的客观限制外,其缘由还在于它是一个传统的耐久跑测试项目
3分钟25米往返跑是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耐久跑类测试内容的一个替代项目。虽因某些原因在2007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取消了这一测试项目(增加了台阶实验),但不论是作为学生体能类的一个测试项目,还是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典型教材,它对于小场地条件下提高耐久跑能力仍然具有选用价值。
1、往返耐久跑教学价值——传统耐久跑作为“发展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的一个载体,其教学价值众所周知——起跑与抢位方法,呼吸方法、控制速度的方法、冲刺跑的方法等都是我们考虑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往返耐久跑与传统耐久跑原理虽然基本相同,都能发展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但终归存在着差异。因为是限定的(短)距离的往返跑,必定存在有规律的变速,这种变速的表现形式为:快速启动——减速——绕杆(或踩线)——再加速——再减速——再绕杆(或踩线)……那么,这种加速与减速随着时间的延伸带给身体的不适冲击是必然存在的。当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个体理想数,出现走走跑跑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换句话说,在这种加减速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懂得如何节省体力,用惯性降低自己的速度完成转身,其体能的消耗将是非常大的。然而我们体育教师都知道,要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在这种有规律的“距离变速”中必定存在一个有规律的“时间匀速”,即每个循环的 “启动—减速”过程始终保持着相对恒定的时间。由此分析,有效节省体能、合理分配体能、合理控制速度等都是往返耐久跑要承载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掌握这些技术来降低不适的生理反应。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能力。
2、耐久跑的教学与应试——无论是作为本市体育中考的必考内容,还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选测内容(其实初中学段已成为硬性的必考内容),耐久跑显然已成为被众多学生、家长所关注的一个“热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耐久跑能力的手段固然有很多,本校初一年级学生在之前也有过300米跑道耐久跑的亲身体验。但学校搬迁后,面对有限的场地硬件,如何继续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耐力体能,成了我们体育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不得不用持续折返跑的方式方法来发展学生耐久跑的能力。于是,持续折返跑自然而然成为现阶段我们发展学生耐久跑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三、学习目标的定位
由于折返跑有其自身特定的规律,所以本课重点要在如何顺应折返跑特定规律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耐久跑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如下:
1、让学生学会往返耐久跑中依靠速度惯性有效节省体力的方法。
2、通过自测心率,结合自身运动能力,合理分配体能,有效控制速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折返次数。
3、能了解往返耐久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勇于克服,在团队活动中主动分担责任。
四、教学设计流程和思路
准备部分设计的移动技能游戏恰巧结合了往返耐久跑中的加减速和变向转身技术,使学生在快速移动中提高灵敏与反应,发展视听视动能力。
基于前面对本课内容和目标的分析,在课的基本部分,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往返体验跑”、“往返跑(pace跑)”、“往返接龙跑”,都紧紧围绕既定目标进行设计。25米往返体验跑是定量跑,每人十个来回,每个往返限定在15秒之内即可。本环节除了让学生体验耐久跑的呼吸和跑步节奏之外,其核心的教学内容是告诉学生——往返跑快到终点时,如何节省体力,用惯性降低自己的速度并且合理地完成转身,改变学生盲目的加减速所带来的体能消耗。为此,我在起跑线和终点线之内又设置了两个显著的标志,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学生到达什么地点应该合理地加减速。这种加减速,应该是显性的和可观察的。之所以采用团队集体跑,其意图是减少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增强信心,静心体验身体感受。
同质分组往返跑(pace跑)是本节课的重点,其启示是贾齐教授《sports教材化方法的研究——以山本贞美的教材事例为中心》一文中介绍的往返耐久跑(pace跑)事例”。 根据本单元前一次课的测试结果,教师事先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并计算各组本次课往返的单程距离(详略)。其规则是:“当教师发出信号时,学生应该正好到达端线,并且开始折返。如果在信号发出时学生尚未到达端线,则应该加速到达端线后折返。如果学生在信号发出之前已经达到端线则等待信号发出后再行折返。以准确到达端线次数的多少作为自我评价的尺度。”主要意图在于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来发展学生对速度的有效控制能力,注重自我的纵向比较,而不是单一的横向比较。摒弃了田径项目仅仅以高、远、快作为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
往返跑接龙赛是本次课的竞赛部分,因为评价的标准是接力赛的最终轮换人数,又因各同质组的跑动距离不一,所以结果实难预料,竞争会相当激烈。又因比赛持续的总时间较长,即便是每个(组)学生的逐一轮换,其间隔休息时间仍然很短。所以,这个比赛既能发展学生个体的绝对速度,又发展了学生的速度耐力。
本节课采取每一个练习环节之后自测心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数据的支撑下结合主观体验,根据不同负荷强度的心率变化来合理的控制跑步速度。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目标下对水平四学生要求掌握的强度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等相关体育运动知识。
五、预计运动负荷与目标
预计本次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最高心率17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50%左右。
总之,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次课要传递的更多的是思考。相信各位老师有更好的思想与方法,期待与大家的交流。
 
 

 

 

 

山东省青岛天山小学 www.ts.qdedu.net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国二路18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