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山小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为确保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卫健委、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区委区政府防控工作部署,坚持“健康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学生落实综合防范措施,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积极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的稳定。
二、工作原则
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小组将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区教育和体育局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依法科学处置。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联防联控,形成有效的协调应对处理机制。加强信息收集和研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把疫情风险防控在最小范围。
三、组织领导
迅速建立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为成员。全面负责贯彻落实市区各部门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方针政策,组织并指挥疫情应急处置,保证学校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
组长:校长卢华丽(18363986710总报告人)
副校长范红文(18653207276应急处置分管领导)、副校长宋臻(18605329717教职工、教学应急处置责任人)
成员:姜剑(教导处主任18253275657)、张公武(科研室主任18363986855)、张家伟(总务处副主任17605322876)、纪琳琳(教导处副主任15965552469)、衣军峰(卫生教师18805326059)及级部组长于冠卓(15192518657)、刘小钰(18561826717)、王洪雁(13964279073)、陈汝蒨(15153277708)、吕娜(15376773721)、张新蓉(18661661916)
四、应急处置与责任人
(一)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
1.在校内任何场所(包括班级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卫生间、操场、楼梯、走廊等),师生员工自感不适时,教职工立即到就近的隔离室,并电话报告办公室、卫生教师。学生自感不适时则由现场教师(无教师在场时学生本人报告班主任),教师(或班主任)通知卫生教师到场处置。
2.体温检测发现师生员工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腹泻等症状,由工作人员确认其规范佩戴一次性口罩,引导至临时留观点,同时报告卫生室或副校室,通知卫生教师到场处置。
3.师生员工出现突发性疾病如心脏骤停等,卫生教师就地实施抢救,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转运至定点联系医院治疗。
4.校内异常情况的排除,根据片医或疾控人员提出的建议,报学校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确定。
(二)疫情防控隔离室应急处置
5.卫生教师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隔离室,对出现身体不适合或体温异常的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应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腋温)。卫生教师询问流行病学史,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无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经诊断无须外出就诊的,就地处置,密切观察,并向副校室或校长室报告情况。
(三)转运与诊治的应急处置
6.无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体温高于37.3℃的,依据片医诊断确需转运至定点联系医院发热门诊的,由副校长(范红文)或卫生教师(衣军峰)联系定点医院联络员,定点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低风险地区由专车或家长自驾运送,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中、高风险地区原则上由120救护车转运。学校由副校长(范红文)派工作人员在佩戴 N95 口罩、手套和工作服做好个人防护后(二级防护),随行赴医疗机构予以协助,并做好记录。
7.有上述流行病学史、体温高于37.3℃的,由联系定点医院联络员,定点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原则上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定点联系医院发热门诊。副校长组织其密切接触者至隔离教室进行集中医学观察,不得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并通知学生家长,同时报告辖区卫生部门,待诊断结果再行处置。
(四)确诊后处置与善后处理
8.如果师生员工被诊断为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学校(校长、联控联络人)第一时间分别上报主管教育部门、卫生、疾控部门、街道办事处。
9.组织配合卫生、疾控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确定集中医学隔离人员范围、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等工作。(责任人:范红文、衣军锋)
10.配合上级和卫生、疾控部门对疫情处置的范围和扩散风险进行评估。(责任人:范红文)
(五)复课返校处置
11.患者症状消失(发热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72小时后),需提前联系学校卫生教师(衣军峰)或联络员(范红文),由学校联系定点联系医院确定其复诊时间,如复诊各项指标正常,接诊医生应开具诊断证明,并加盖公章。师生员工须携带证明返校。
五、做好预防工作
(一)建立消毒、通风、隔离制度
全面落实开学后晨午晚检、消毒通风、因病缺课、病因追踪登记、应急处置等相关措施,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及时配备疫情防控相关物资和设备
积极采购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手套、先手液)和消毒剂(漂白粉、医用酒精等)、体温计;各单位要在开学前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
(三)强化健康教育工作
要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及时、准确向学生及家长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教活动,普及科学防范知识,做好家校沟通,维护校园稳定,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避免学校师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保持学校教学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重点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要落专人负责教室等重点场所的通风工作,保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五)加强防疫常规工作管理
1.启动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实行单位领导干部日常正常上班,双休日及节假日12小时在岗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启动疫情“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每天分别由分管干部上报在职教师、全体学生、老教师、门卫保安、食堂员工、保洁人员动向、发热、就诊、进出中高风险地区、出境等情况,再由卫生分管干部汇总后报送局防疫工作指挥部。
3.停止一切聚集性活动。
4.严格执行出入校园管理制度。所有外来人员入校(例如上级督导检查、入校维修等人员)都必须在完成前期无接触规范入校流程的基础上(包括无接触登记流程),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登记、消毒等程序,才能让其进入校园。
5做好重点群体管理。对寒假期间外出的教职工及学生,要全面掌握人员的流动情况。对疫区返青人员和境外返回人员,要采取居家隔离观察措施,及时做好电话联络,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处理并报告。如若返校,需携带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7.开展教师电话家访活动,做好与家长沟通工作。如有确诊病例,学校将组织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电话家访,告知相关情况,避免家长猜疑,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并全面了解学生在家身体、学习及外出情况。在沟通中,还将引导教师注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指导家长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并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