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校将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扎实推进“双减”工作,严格落实“五项管理”的规定。继续进行“悦动课堂”改革。眼睛向内抓治理,发挥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围绕“以评促学,在深海学习中悦动思维”探索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学期针对目前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研究氛围与实效、常态课堂效率、教学质量提升展开教学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瞄准靶向在“精”字上做文章
1.精准确立微主题。围绕“以评促学,在深海学习中悦动思维” 进行轻负高效的策略研究。各教研组从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性学习主题、挑战性学习任务、持续性学习评价、针对性作业设计(作业不出校)”等方面,进行深度思维培养研究。教研中研教材、研策略、研问题、研学情、研评价,集备中定目标、定重点、定难点、定策略、定练习,通过梳理整合,重新进行课堂架构,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主动完成任务中发展素养。9月第一周各教研组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
2.精心打造微团队。发挥各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引领作用,通过带队共研、课例示范、对口指导、成果分享等方式引领团队发展。9月初成立研究微团队;10月进行课例展示;11月底部分团队完成教学法提炼。12月初微团队在学校教学年会中进行成果分享。
3.人人制定微目标。提高教研的质量与实效,人人都是教研中有目标、
有任务的研究者、践行者、分享者。在教研中进行微主题研究讨论、展示提高。
4.研备落实有成效。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教研于集备科学落地。教研与集备相融贯通,教研方式为“个人学习—团队分享—尝试应用—展示提升”模式;集备方式为“独立研究,形成初案—组内分享,制定通案—结合学情,确定个案—实践反思,修订成案”模式。本学期语数英学科加强对学习单与随堂口袋检测卷的设计研究;9月第二周公示各教研组教研与集备时间,学校将通过聘请专家指导、领导随机参与、跨年级、跨学科观摩等方式督促集备与教研高质量开展。
二、规范教学管理,提质高效在“实”字上做文章
1.轻负高效,聚焦课堂。
(1)关注常态课堂。组织教学骨干修订备课、课堂教学制度。
构建“导学明目标,自学促善思,方法巧点拨,练习验成效,作业助
提高”的五环“悦动”模式。
(2)培养深度思维,打造乐学、会学、善用的高效课堂。根据学科特点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树立方法意识,借助课堂观测表诊断、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引导教师寻找突破点,逐步形成高效课堂的形式与策略。教师语言由“对不对?”“是不是?”变为“你是怎么想的?”“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3)打造开放课堂。修订听评课制度。开展教师“一人一堂课”课例展示活动。开学第二周教师自选上课时间,每周安排4-6节。9、10月为教学能手展示月,通过同组研、评课,跨组听课方式,加强教学实践研究。11月为青年教师对标课和其他教师组内研究课,12月举办教学节,选拔教师上展示课,表彰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与个人。本学期要求三年内新教师听课30节,45岁以下教师听课20节,其他教师听课15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区公研课、优质课等展示,承担学校立标课、上级检查课等获得优秀等级的,均颁发校级课证书并进行奖励。
(4)全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加强对全面提高质量的认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加强前30%的提高和后30%的消控工作,建议后30%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在分层目标、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个性化辅导等方面有可行性方法策略,认真填写提优补差记录,落实“一生一策”。组织提优补差交流会,分享提优补差经验、达成目标。
2.减负增效,聚焦作业。聚焦作业校内完成改革,通过高效课堂,合理分配“研、学、讲、练”时间,做到精准发力。开展作业设置专项研究,寻求破解“作业观念滞后、作业负担繁重、作业效果欠佳”等教育难题。
(1)是加强作业规范管理。修订作业设置与批改制度。明确作业的要求和举措,确立研究的突破点。要求各教研组统一“知识乐园”作业设置,根据各班学情设置“知识冲浪”,允许学生根据实际能力选择完成作业。通过月量化,进行作业设置与批改的反馈指导。
(2)严控作业完成时长。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六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由班主任对各学科作业总量进行监督、调控,如实填写作业协调单。每月学校将抽取班级进行学业负担问卷调查。
(3)鼓励各学科进行趣味性、探究性作业设计。12月教学节进行学科特色作业展示。
(4)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每天通过智慧平台公示,不得通过微信、QQ布置家庭作业。
三、实施科学评价,提质扩优在“优”字上做文章
1.建立校内督导机制。落实“开门课堂”,实现听课常态化。校内督导组通过巡课、推门课、十分钟微听课、提质追踪课等,从师德、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2.加强质量监控。研究课程标准下的学科命题方向,运用随堂口袋检测卷数据科学分析,保证考试内容和质量,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每月23日进行语数英学科竞赛。
3.开好质量分析会。9月语数英学科教研组借助六年级质量反馈分析进行交流,明晰提质方向与策略;收集月竞赛成绩,与期末监测成绩进行比对,帮助教师发现优势与短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启动“海+悦成长”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元评价。以青岛市“十个一项目管理平台”为抓手,通过各学科实践活动开展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将紧紧围绕局重点工作,在“最优教育在市南”核心引领下,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标准,聚焦课程与教学的深度变革,求实求效、提质扩优,推动教师内涵发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把学生的全面成长当成教育的责任,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