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转载)(四)

发表时间:2011-09-30 阅读次数:29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解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革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改变课堂的话语系统。

在传统灌输接受式的课堂里,教学的话语系统往往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一是偏重于灌输,即教师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很少考虑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只是把学生看成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或“仓库”;二是偏重于说教,即教师往往一厢情愿地去解释抽象的理念和理论,居高临下地教训学生,很少顾及对方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过分强调了教育的训诫教化功能;三是偏重于考问,即教师比较喜欢把教学内容演化为提问去单向考问学生,让他们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地忙于应答,很少给学生有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显然,具有这些基本特征话语系统的确立与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谐适。现在,学习方式改变了,话语系统也必须与之相应改变。在实验研究中,我们觉得以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全新话语系统,比较适应于探究性阅读的课堂,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所谓对话的教学话语系统,是指一种强调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宽松的交流互动来达到学生自主合作和自由发展的话语体系。它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

之所以要以对话的话语系统取代传统的灌输、说教的话语系统,说到底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当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我国漫长封建社会所形成的等级观念“天。地、君、亲、师”,把奉行“师道尊严”视为天经地义,其历史阴影还没有从主流文化中消散,因此,把学生当作训诫对象,甚至是工具、手段,加以控制、利用和操纵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现在,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阅读的课堂里,必须率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和主人翁姿态,只有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人格岸生才会产生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一句话,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研究性阅读中,学生更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广泛联系了个人已有知识和个体生活经验之后而生成的。每个学生的探究都会有其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和发现。这也正是他们带人阅读课文中的东西,这种东西有时会比从课文中得到的东西更重要。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必须抱乐于接纳的态度,而不能以僵化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阉割了他们十分可贵的富有灵性的发现,使对话真正成为“点亮智慧火炬”的过程。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寒号鸟》一课,在结课前,学生、教师之间有如下对话:

生:喜鹊真好,他自己那么勤快,还关心着寒号鸟,老劝他垒窝。寒号鸟要是能听喜鹊的劝,就不会冻死了!

生:我觉得寒号鸟太懒惰了,晚上冻得不行,白天照样睡懒觉,或者到处游逛。他冻死是自作自受。

师:你们的理解很正确,真把书读懂了。

生:我认为喜鹊也有错误,他不能只是口头上劝劝,要拿出行动来帮助寒号鸟垒窝。如果喜鹊动手了,寒号鸟肯定也会跟着做。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肯动脑子。你们看看寒号鸟是怎样对待喜鹊的劝说的? 生:我觉得喜鹊只是劝劝寒号鸟,寒号鸟就不耐烦,嫌喜鹊太啰嗦。寒号鸟不会跟喜鹊一起垒窝的。

生:我认为这寒号鸟也太傻了。他冻死的那个晚上,于嘛不到喜鹊的窝里去挤一夜,这总比冻死强呀!

生:我想那个晚上喜鹊该去关心关心寒号鸟,看他能不能挨过这个晚上!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寒号鸟是很傻,我看懒惰就是最傻的表现,你们说呢?

学生的体会各不相同,这十分正常。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感悟,也就是对不同生命的尊重,正是这种肯定,才推动了对话的发展。当然,在热情的肯定中不排除推心置腹的商榷。只是肯定是为了更好地点燃激情,而商榷则为的是呼唤更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