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智慧在小组合作中迸发

发表时间:2011-09-30 阅读次数:387
      “小班化”这个概念 在每位老师的心田就播下了种子。新的东西,总是特别吸引人们的注意。作为第一批教小班的老师,我就为心田的种子辛勤地浇水、施肥、除草,忙得不亦乐乎......当然,种子总有回报的季节,虽然还算不上收获。到2007年底,“小班化”已在我们心田扎根一周年了。学校领导为了了解我们的教学观念转变情况,要听每位老师的课。我们知道以后,不觉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虽然我们听了不少小班讲座、观摩课,也到外地参观学习了,还经常在一起钻研学习小班理论知识,但临阵时总感觉心里没底。平时,我就特别注意训练学生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精心分组、精心分工,不惜花费时间鼓励辅导差生学会倾听、学会发言、学会评价,尽量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但现在感觉时机还不成熟,上课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因此,这次公开课还是有点担心小班的孩子们课上会“张牙舞爪”“得意忘形”。
  没办法,沿用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不可能的,只好大胆尝试正在试验的“百分百”教学新模式了!
  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我选了一课自认为比较容易体现小班特色的内容――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然后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进行备课,并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五人,桌凳摆成“品”字型,特别注重强调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点及对各小组讨论结果的猜测。
  经过一个晚上的精心准备,总算心里有了点底。我想:自己已经尽力了,至于上成什么样?难以预料。唉,多让领导和老师们听听课也是好事,提出宝贵意见也好帮助自己不断提高呀。想到这里,我心里踏实多了。
  终于上课了,我轻松地以谈话导入,唤起了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与记忆。课始,学生就兴趣盎然,几分钟之后,我也完全沉浸在教学中,一点也不觉得紧张。这节课,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点。第一个合作点是两个事例,每小组选一例进行讨论交流。一个事例是:周欣欣参加市少年宫演讲比赛不知道选什么演讲题目?一个事例是:赵学谦的父母外出打工了,家里没有其他人,他怎样解决食宿问题?学生理解题意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有记录员,有汇报员,还有组织管理员......经过大约十分钟的小组交流讨论评价后,我让每组代表起来汇报.他们有的说:“我们小组经过交流商议,一致认为周欣欣同学可以演讲有关饮食健康方面的内容,因为有很多同学经常吃一些不卫生的零食。”有的说:“我们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小学生对饮食健康知识了解甚少,还是介绍小学生读书的收获好,可以引导小学生多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籍。”还有的说:“我们小组认为小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比较符合学生们的心愿”
  “老师,我们小组通过集体商议,认为赵学谦应该生活自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正好也是个锻炼的机会,自己总要长大吗?”
  “如果让他自己在家里现学做饭,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危险。赵学谦可以先向父母学习做饭、理家,也可以在邻居家暂住,边住边学习,因为长时间麻烦邻居也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小组普遍认为父母在外挣钱主要是为了孩子,赵学谦请个保姆最合适”
  大家七嘴八舌,情绪高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达到了共识。这真是我没有想到的,竟然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分析得那么透彻,思考得那么到位。看来,我们真不能小看了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每个孩子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提高思维与创新能力。
  第二个合作点是:老师也遇到了困难,大家猜一猜?这时学生仍然兴致不减。“老师最担心的是班级纪律......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怎样管理班级?”
  小组成员们又开始了激烈地讨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把课堂推向了高潮。直到快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他们汇报时,语言简练语气有力,意见真实,理由充分,许多建议都是我没有想到的,还真有参考价值。当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就果断地采纳了好几条建议呢!
  40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收获的笑脸,我对孩子们似乎又有了新的认识,对小组合作学习又有了新的思考,对小班化教学又多了一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