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要把班级管好、教好、培养好,要组织好、引导好、协调好同学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要把一个班级搞活,心向一处看,劲往一处使,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班主任必须作出相当的努力。
一、 要使班级有凝聚力,班主任应对班上学生有“心”
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真正地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只有深深地爱学生才能取得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教师的爱比父母的爱更加广阔,更加高尚。她必须无选择地、无例外地爱孩子,给他们一点温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此作为他们进步的起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班主任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那么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关爱,我想没有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班主任的有“心”要体现在亲和力上。亲和力并非来自于天生,而是依靠后天习得。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在和学生说话时注意太过生硬或语速过快的现象,耐心倾听学生讲话、教师脸上常有笑容(这种笑容要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亲和力还表现在教师的包容心上:学生犯了错,教师是以一种善意的态度去帮助学生,而不是恶狠狠地责骂学生;学生表现不佳,或进步不明显,教师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学生,而不是很不耐烦地批评学生;此外,学生犯了错,教师的批评要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二、要使班级有凝聚力,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有集体荣誉感
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差,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
学生发展与追求的差异。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 追求与需要,调整设置新的目标。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作为在一个有良好的班风的集体中生活与学习的学生,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班风越好,同学们个体目标完善的需要就越迫切,他们会为维护集体荣誉,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班风是无形的力量,她影响着集体成员,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试问:学生们一个个生龙活虎,意气奋发,你不觉得这样的集体有凝聚力、有吸引力吗?
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荣誉感,设法激发整个集体的荣誉感,便能够凝聚这个集体。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是增强凝聚力的好机会。集体里每一个成员的全情投入都是一种体验,其实,结果有时并不重要,即使拿不了名次,准备的过程,比赛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凝聚全班的过程。所以,班主任要带头投入,并且发动全班同学投入。每一个人投入越深,体验就越深,体验越深,集体归属感就越强,集体归属感越强,集体凝聚力就大。
三、要使班级有凝聚力,必须精心 组织有特色的活动
班级组织的特色的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我国早期教育史上就有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记载。《学记》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并提出:“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故以虽离步辅而不及也”。要求学生学习与游憩相融合。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达到信其道坚定不移的目的。可见精心组织必要的活动是多么的重要。
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开展时必须要有个整体的计划。应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安排和设计活动,并且通过同学们的精心组织与准备,最后顺利开展。提醒他们在注重知识的同时,也要发展多方面的才能,使得同学们真正做到知能并重、一专多能。
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相亲、相爱。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提供了赛场,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四、要使班级有凝聚力,班主任应树立威信、展示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
班主任不仅要像韩愈在《师说》里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都能使得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得学生能尊重你、支持你,主动地聚集在你的周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班主任也才能在教育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公正是学生们所看重的一项优秀的教师品质。在教师眼中,所有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对他们要一视同仁,不可以对成绩好的学生心存袒护,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抱有偏见,这样学生会很难摆平。教师赏罚分明,处理问题得当,学生犯了错,也会心甘情愿接受处罚;反之,即使是表扬奖励学生,学生若觉得不公正,照样会很不满意,牢骚满腹。不公正的教师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班主任的威信并非凭空产生,是要靠自己树立起来的。许多班主任因为被崇拜,所以有威信。受崇拜的原因很多,假如说这个教师长得很好,天生就是俊男靓女,一定受到学生欢迎,学生是喜欢长得好看的教师的,年龄越低的学生越是被教师的外表吸引。到了高年级,教师的学识相对就更显得重要一些。一个专业功底很好,学生问不倒的教师无疑是受人尊敬的。尽管教师的外表依然重要,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教师的注意点会发生由外而内的转移,因为学生年龄大了,思考问题的深度也就增加,教师的内在素质也就取代外表成为最吸引学生的因素。因此, 即使一名班主任没有靓丽的外表,那也没有关系,他可以不断修练内功,靠实力取胜。
班主任平时教育学生的话语一定很多,但是假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不到,那么事情就很麻烦。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带零食来校,可是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大堆瓜皮果屑,学生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这个教师是表里不一的。以后这个教师再有什么规定他们便会嘴上答应,心里却不服气。因此以身作则对班主任就显得太重要了,言教不如身教,良好的身教是树立威信的最好办法。
五、要使班级有凝聚力,要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集体
要选有能力,在学生中有影响的学生做班干部,好的班干部简直就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干部成绩差一点没关系, 如果学生不愿当,绝对不要勉强,强扭的瓜不甜,他痛苦,你也累。班干部既定下来,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坚决支持。只要班干部能严格贯彻你的意图,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强有力的班干部好比一个班级的主心骨,他们能够决定班级的舆论,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
有了好的班干部集体,就可以建设班级的风气了。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要求他们以身作则。要特别关注班级里的活跃分子,相对于那些不太爱说话,只会跟风的学生来说,这些学生对班级氛围的影响更大,教师要花点时间关注他们的行为,要尽可能地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行事。通常,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教师要支持和参与这样的活动。有的班级,大家在一起生活几年了,还有人连同学的名字都写不对,这是不能想象的。这样的班级凝聚力可想而知。
六、要使班级有凝聚力,要用制度去管理班级
人是需要制度去管理的。好的制度应该是公正、公开, 并能够发扬民主的。好的制度应该能够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好的制度应该也是人性化的,能够充分考虑到人性的优点与弱点。在惩罚学生时,一定要让他明白,这个惩罚并非来自于教师,以防止他对教师心生怨恨,而是来自于制度。
因为你违反了制度,所以要罚你,我老师最多也就是制度的执行者。一些好的管理者用民主的思想去管理班级,或者让学生自主管理,教师是集体的一员,最多起一个指导的作用。 比如有些班级本来卫生很差,后来班主任实施了卫生包干的制度,将班级的地面划分为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包干区,并且进行评选。这个制度迅速扭转了班级的卫 生状况,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也会引起一些小问题,如包干区的分界不十分精确,造成邻座同学纠纷等等。这是制度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制度来解决。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发现有没有管理是死角。比如班级里有没有特权学生,如果有,要尽早解决,否则对集体贻害无穷。再比如有没有制定出规章制度但是却没有遵守的情况。有教师规定学生不能带零食来校,但是这个规定却并没有很好执行下去,而且执行起来也有难度。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当机立断,要么集中所有力量,把这个制度很好地贯彻下去,要么就暂时放弃。因为有了制度却不执行会让学生感觉到制度也可以不遵守,这是极其有害的。
七、要使班级有凝聚力,营造良好班级舆论。
好的班级舆论非常重要,这是形成好的班风的重要基础。自修课,如果有同学讲话,马上会有人来制止;有人欺负弱小,马上会有人打抱不平;损害班级荣誉的行为,马上引起众人谴责。这样的班级,风气自然正,正气抬头,邪气低头。集体舆论像一张无形的大网一样规范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于其中的一些小的偏差能自动产生纠偏作用。
要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树立典型很重要。有一句老话,叫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里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生动的学习目标,
不被人理解时,要及时地施以强大的援手。羊群走路靠头羊,树立一个头羊,并且让大家跟着他走,比用鞭子赶要好的多。 好的班级氛围,是一点一滴形成的。班主任首先需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领袖型的学生,影响力颇大,一类是盲从型的学生,通常都是从众的。从高效率工作的角度出发,班主任要把精力着重放在那些领袖型的学 生身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控制住他们,也就控制住了班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原则问题,班主任需要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可听之任之。比如说对于学生出口成“脏”的问题,教师不听到则已,一旦听到,必要表明严正立场,否则,将会泛滥成灾,后果不堪设想。
八、要使班级有凝聚力,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的作用
主题班会课就是集体心理辅导,说穿了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在集体中受教育,通过集体活动调整心境,明白道理。班会课班主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到最后再无关紧要地总结两句,这样的主题班会常常流于形式,沦落为学生的节目表演,收不到效果。好的主题班会应该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由教师精心设计,尤其是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比如有教师为了让同学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便设计一个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同学擦亮眼睛,发现身边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总之,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