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让我感觉到,平时我们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品行、情商的教育,对孩子的了解太少了。现在我们要改变方法,对孩子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表扬,多一些宽容,表扬孩子的进步,宽容孩子的错,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去帮助他们!”。
“课外访万家”活动开展以来,掀起家访热潮,近万户家庭留下了3000多名教师家访的足迹。家访让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去了解学生,使教师懂得反思自身教育的得与失;家访让教师关爱每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好评;家访让教师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收获着幸福。
孩子因家访而改变
“我深感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待小蒙这样的留守儿童,要像父亲一样担当起如山的重任,像母亲一样承担起无微不至的关爱,像朋友一样珍视诚挚的友情,要让这些特殊群体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什么是爱?爱从何做起?我终于找到了最准确的答案,动之以情,行之以爱,就让爱从这里起航吧!”英山县雷店镇中学胡学华老师在家访日记中写着这样一段话。
在老师的印象中,小蒙是一个性格十分孤僻偏执,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孩子。在过去,像小蒙这样的学生都是容易被老师“遗忘”的对象。
胡老师第一次到小蒙家家访是在开学后不久。在家访前他精心“备课”,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小蒙家中。老师到家后小蒙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出门欢迎,反而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避而不见。小蒙的爷爷奶奶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言辞也不多,在老人的心中只要孩子不吃亏、吃得饱、穿得暖就行,根本不懂怎么去教育孩子。胡老师与老人交谈后得知,小蒙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即使过年回家也呆不上几天,偶尔通过邻居家的电话和孩子说上几句话,小蒙从小就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几乎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
回校后,胡老师带着沉重心情拨通了小蒙父亲的电话,告诉他小蒙在校的情况和家访的情况,并建议他多与孩子沟通,无论多忙每个周末抽时间给孩子打个电话。此刻,胡老师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快行动起来,像小蒙这样的留守学生更需要学校和老师们的关爱,一定要用爱心感染他们,改变这些山里的孩子们。
10月22日下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胡老师带着喜悦的心情骑着摩托车载着班主任马老师走了十几里山路,再一次来到小蒙家中。看到老师来了,小蒙立即放下手中的笔,和爷爷奶奶一起高兴地拉着两位老师进屋上座,随后拿出父母托人带回来的糖果请老师品尝,让老师帮他检查作业,爷爷高兴地拨通了小蒙父亲的手机,告诉他老师再次来家里家访的好消息。爷爷告诉胡老师,上次到家里家访后,小蒙每次回家话多了,总把学校里老师对他的表扬挂在嘴边,还让奶奶教他洗衣服,做作业也比以前积极了,慢慢的像变了个人似的,小蒙的爸爸专门寄钱给家里装了个电话,每个星期都打电话给小蒙,真要感谢老师,是老师家访改变了孩子。
这一幕幕,胡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返校途中,两位老师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互相交流着班级管理的心得。“家访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我,使我不再片面地看待学生,找到了那些不被“关注”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改变他们,家访是教育的需要,是家校携手合力育人力量的本源,看到学生在家访后的点滴进步,我感到幸福!”胡老师高兴地说。到11月底,胡老师的足迹已经遍布了班上54个学生的家庭。
像胡老师家访的场景,在英山县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全县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家访,覆盖全部学生家庭,入户率达100%,回访率超过30%。教师家访前精心“备课”、访中“带礼”、访后反思,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告家长书、宣传教育政策法规等资料6万多份,收集整理了近百条家长对学校建议。教师通过家访摸清了学生的家庭状况,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摸索出了一套针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给无数个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带去温暖,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希望。
在家访中收获幸福
“这次家访让我感觉到,当老师真幸福!”温泉小学教师徐桂芹在一次对“特殊”家庭的家访后说到。
10月26日下午放学后,徐老师邀请特教学校的赵老师同本校的几名老师一起到莲莲家家访。莲莲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不能像其他家长一样跟孩子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对莲莲的爱也仅仅只能局限于生活上的照顾。莲莲的性格内向、自卑、任性、厌学,不能和同学好好相处,成绩一直不理想。
家访在赵老师的“翻译”下进展得非常顺利,经过一个小时的“无声”交流,在场所有老师的心,被这对残疾家长那不为人知的生活艰辛和苦衷所震撼。不能辅导孩子的作业,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成了徐老师的心结。
徐老师几经周折终于为莲莲争取到了“优惠政策”,学校免除了莲莲的早餐费用,并为她筹集助学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班上各科任老师们主动到莲莲家帮她补习,为她辅导家庭作业,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一有时间便和她谈心,帮助她疏通心理上的障碍。
徐老师的心结打开了。现在的莲莲,上课认真了,学习成绩也在慢慢的进步,每天脸上洋溢着充满幸福的笑容。
家访之路,教师在辛苦中收获着幸福。
别样“家访”情亦真
“我们的走访对象不能单一定格为学生,我们的领导干部、校长、老师和社会也同样需要用走访的形式来交流沟通,去了解老师的需要,倾听社会对教育的声音。”英山县教育局副局长陈琼如是说。
9月23日傍晚,县教育局局长姜文格和纪检组长姜意安一起突访雷店高中。在事先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的情况下“轻悄悄地”走进雷店高中“参观”了校园,检查了所有的安全设施,暗访了部分员工工作情况,深入教室、寝室,检查学校教学秩序是否正常,是否按规定时间安排学生作息,是否有违规补课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详细了解学校的生源巩固、党建工作、师资队伍等情况后,对闻讯赶来的该校校长查永安满口称赞。临离校前,姜局长语重心长的对査校长说:“之所以不预先通知,搞‘突击’检查,目的是为了真实了解学校日常管理的具体情况,同时也是为了督促学校加强管理,不留盲区,特别是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今后,要在强化常规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多出措施,加强管理,强化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英山县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创新动作”之一“局长访校长”的镜头。
9月以来,英山县教育局要求全县中小学校做好“课外访万家”活动“规定动作”的同时,在“创新动作”上下功夫,广泛开展“五访”活动。局长访校长察校情。通过局领导访校长,了解学校工作动态、教师思想状况、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情况,促进了校长对学校管理的效能。校长访教师问学情。校长与教师促膝谈心,及时掌握班级学情,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使教师不再对校长敬而远之,体现了校长在学校的主人翁姿态。教师访同事商教情。教师之间通过互访,共商班级管理大计,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草根教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访学生送真情。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向家长或监护人宣传教育政策法规,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强化了教师师德修养。干部访“五老”知民情。局干部走出机关到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群众、老干部家走访慰问,征求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赢得了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在英山县,教师家访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王润如老人赋诗赞美和褒奖教师家访活动:“英山教师访万家,师长互动绽新花。促膝长谈谋划略,树德培智两手抓。教育教学生为本,冷暖安危但无差。谱写教育歌一曲,毕昇故里传佳话。”
教育需要家访,家访是为了更好的教育。“课外访万家”活动开展以来,英山县教育系统从干部到教师,全员参与,全员覆盖。通过家访访出了真情、取得了实效、修炼了师德,展示了教育新形象,树立了教育新风尚。
教室里,教师鼓励的话语代替了训斥声,关爱的眼神代替漠视的表情,教师不再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学生在家校合力教育下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家访,爱在这里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