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关注孩子心灵,做爱心教师

发表时间:2012-05-22 阅读次数:440
关注孩子心灵,做爱心教师
臧桂彦
   李,二年级二班的一名小男生。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李经常在学校门口又哭又闹就是不进,都是护导老师领进教室才算完。在学校里和同学活动时经常发脾气,打人。犯了错误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总是哭闹着强调理由,不愿接受惩罚。就是这样一名学生,如今学习习惯较好,生活中待人的态度也比较随和。也都要归功于他的班主任王老师。
    王老师在对工作极其认真,生活中为人善良。对待学生非常有耐心,李就是在王老师耐心的教育下,逐渐变得越来越懂事。
经过通过谈话、调查、分析,我明白了王老师改变李的教育过程。
首先,王老师加强了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1、作为父母要多用心,也要狠心,平时多和班上其他的家长交流,下来再约几个玩得好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玩,让孩子慢慢融入集体中。
2、哭闹只是暂时的,送孩子到学校,父母必须马上离开,不要不舍得,不然,孩子会哭闹得更厉害。再有,就有和老师多沟通,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回家多花点时间和小朋友谈心,问他是什么原因,再采取应对措施。
3、说服孩子的父亲,指出教育孩子时要心平气和,另外提议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4、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5、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6、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7、向家长推荐几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及有关的网站,希望家长能够在学习中充实自己的教育方法,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父母还要做到:(1)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2)与孩子平等对话。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3)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父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其次,王老师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沟通。尊重孩子,不迁就孩子。处理李XX的问题时既要心平气和,又要坚持原则。
    最后只对李提出一个要求,遇到问题要跟老师或家长诉说时不能边哭边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王老师花的时间总算没有白费,经过一段时期的辅导教育,这个孩子与同学相处时摩擦越来越少,大多时候能够较平静的接受老师的批评,偶尔想要任性也能在老师的提醒下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