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育案例

发表时间:2012-05-28 阅读次数:426
当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与此同时,我们在不经意中也忽略了对优秀生的管理与教育,致使部分优秀生出现了思想误区。因此,我们应切实加强对优秀生的管理与教育。
他是我班成绩优异的学生,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都难不倒他。充满朝气的他,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总可以见到他活跃的身影。可是,接触时间越长,我越是发现他身上存在着不少思想问题,比如: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优越感太强,争论问题时喜爱咄咄逼人;凡事喜欢自我为中心,喜欢吹捧,看不起其他同学。像他这一类的优秀生在我工作中还遇到过不少。这一类学生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家长的喜爱,同学对他们也是分外敬佩和赞赏。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看待事物的观点更常出现在老师和家长对待学生这个方面。人们看到的通常只是优秀生优异的成绩,却忽视或放松了对他们思想、纪律、心理和人格方面等的要求和教育,甚至在他们犯了错误时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庇护或谅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优秀生骄横无理、自命不凡的性格。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写过一首寓意深刻的诗:“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诗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他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原来的他就是这样的同学。针对他的这个问题,我在班内设立各种竞争机制,例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建立小组竞赛制度。为使他这类优秀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危机感”,我把他们分在了同一个小组,每次检测或竞赛都来比比高低。这一做法挫去了这类优秀生由来已久的“锐气”,转变最明显的就是这个学生。一次阅读能力竞赛,他排在该小组的倒数第二,一向咄咄逼人的他一下子变得沉默不语,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纠正错题。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满以为这次考试一定可以拿到本小组的前三名,没想到他们太厉害了,把我赶下去了……”就这样,他在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懂得了要发奋自励,勇往直前。
他这一案例说明,大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情感体验,培养能力,创设竞争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找到不足,挫去“锐气”,是纠正优秀生思想误区的最有效的方法。这比苍白的说教会更有实效,更能让人领略喜出望外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