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人行道上安全石墩成了行人绊脚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12-05-31 阅读次数:472

《人行道上安全石墩成了行人绊脚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前 言】

愉快的寒假生活中,学校组织开展“我爱市南——公民实践课题研究”活动,作为小公民的我们积极加入了这个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尽一份公民义务,为青岛市南的发展献计策,共同为市南打造“首善之区”而努力。通过“我”被人行道上的水泥挡车墩绊倒的经历引起思考,引发了我们对类似“安全石墩伤人事件”的调查。

【调查目的】

2009.12月(寒假期间)这项调查的开展让队员们从身边、附近街道的挡车石墩进行调查,并通过采访、询问等方式,由身边的小事引发思索,通过调查关注社会中公共设施的合理设置、使用情况,并提出、收集、整理相关使用建议,从而增强队员们的公民意识教育,提升公民素养,关注周围变化发展,体现公民价值。

 

【调查内容】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从身边、附近街道的挡车石墩的作用、使用情况、合理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询问,并通过讨论、整理形成研究成果。

【调查方法】

网上搜索、询问采访、谈话讨论、实地调查

【调查成员】

刘洪旭 安琦 苏丹 李智婷 夏有为

【指导教师】

人行道上安全石墩成了行人绊脚石

 

      青岛是一座现代化、开放城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各项公共设施也在日益完善。
      近年来人行道上、步行街路面上都安放和砌制了很多水泥石礅,石礅的作用一是为了防止车辆驶上人行道破坏路面而砌;二是为了防止车辆停上人行道占用人行道;三是为了防止车辆驶上人行道给人们安全带来隐患,砌上石墩,这本来是一件省事省心的好事,这样既保证了行人的安全也不会损坏人行道路面,也规范停车位置,有利于维护公共场所的良好秩序。
      可经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的石礅安装得并不合理,甚至成为了人们的绊脚石,让很多人重重地摔跤,心有余悸……
      我就曾经在公交321团岛站的位置下车给绊倒了,后来我观察在公交车站上,乘客从公交车上下车很容易被砌在车站人行道边的石礅绊倒,上车一不留神也容易绊脚。
      我妈妈有一次边走路边看手机,一不小心也给绊倒过,这些挡车墩太矮,行人走路的时候不留神就容易绊脚,或绊倒。轻者磕出淤青,重者摔伤摔倒。
      我们还发现有些单位和住户将挡车石礅自行安装在了人行道上,恰巧把人行道给“分隔”开了,这就给过往的行人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我姥姥有一次就被单位门前的挡车墩给绊倒过。这些种种现象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们在班级中也开展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曾经被类似的石礅绊脚、磕伤或绊倒,说明这种人行道上的“绊脚石”已经很普遍。
      去年的萝卜会上我看到一个老奶奶被贮水山儿童公园里面的一个挡车墩绊倒过,因为当时人行道上行走的人特别多,根本就看不到那些矮矮的水泥石墩,人在行进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没有任何防备地绊倒;就在前天我又看到一个老奶奶从一辆车上下来去着赶另一辆公交车,一不小心被石礅绊倒摔得满脸是血......
      为此我们继续展开采访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人都有被石礅绊脚、磕伤、绊倒的经历,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同学还有的是我们素不相识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水泥石礅的设置本是一件好事,应当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讨论、采访调查也收集了许多改进建议:
1.拆除石礅。将不必要的水泥石礅拆除,并把遗留的坑洞填平。
2.加高、加固石礅。石礅太矮看不到是产生安全隐患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建议加高至70—90厘米,这样石礅比较明显行人就不易被绊倒,加固是为了防止有人随意搬动。
3.在石礅上设置警戒色。警示行人注意避让。
4.将一些水泥石礅变为花坛。在道路较长的路边每间隔一段距离建设一些带状小花坛,既起到挡车隔离作用又美化环境,人们不会被绊倒。
5.在石礅上方架设路灯。照明会在晚上提醒人们注意脚下安全。
6.在石礅上安置荧光设施。提醒行人注意避让。
      我们还大胆地设想改变公共设施的建造材料,运用科技手段预防隐患的发生等等,希望通过我们的小小调查、研究和思考能为青岛城区的合理构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如果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我,蓝色超人和妈妈一起还在两会期间给人大代表写过一封信反映我们的发现,我觉得自己走路不小心是绊倒的原因,但那么多人绊倒就不能说是偶然。我还与万区长通话反映此事,我们的调查研究及时地被有关部门重视并实施,我们觉得自己的调查特别有意义。

 

调查活动过程:
2009.1-2月  寒假期间同学们开展了调查,收集了照片,完成了调查报告。
2009.2.6    蓝色超人刘洪旭同学和超人妈妈通过新闻网记者将马路石墩的调查问题以书信形式转交正在召开的市人代会的人大代表。
2009.2.16   将调查的情况与市南区区长万建忠进行电话沟通,万区长表扬了我们对身边事件的关注和责任心,并说会让有关部门治理此事。
2009.2.19   接到市南区建管局的电话,对我们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回复,表示尽快处理这类事件。
2009.3.23至今   在学校内、网络博客中把此项调查情况宣传给同学们,并号召同学们共同关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