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联通公司有句经典的广告语:“沟通,从‘心’开始!”我做为班主任,感受最深、领悟最深的,也是成功的感言,那就是用心与学生交流,让沟通从“心”开始。只有在沟通过程中,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中,心与心才能交融,情与情才能共鸣,老师的爱才能真正温暖每一个学生稚嫩的童心。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尊敬之情,从而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
我班有个十分顽皮、好动,经常惹是生非的小男孩。他家的经济条件非常好,从小到大父母都宠着他,惯着他,犯了错误母亲还能为其找理由借口。因此,“唯我独尊”的思想在影响着他。在家是如此,在学校也是如此,在班里,常常惹闹同学,喜欢管别人的“闲事”,经经常打仗。
他是我们学校的“知名人士”没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还没接任这个班时,他的“丰功伟绩”已详知一二。每次和同学发生争执,他都满肚子理由,借口。一次,他和我班赵文彪发生争执,还没等对方开口,就不停说:赵文彪从和他一个班就欺负他。我心平气和:以前咱不说,就说说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怎么欺负你了?我替你做主。三月一日那天,三月二日。他马上给你改口:不是,是经常。我依旧心平气和:第一次,第二次。他哑口无言。于是我和他谈话,回忆接班以来他闯的祸事,一件一件我的处理就是:先让他说,再听别人的解释,他默认;和高年级同学打仗,我替他讲理。他承认。于是,我提出要求:以后,先把自己的借口理由收回去。就这样一点,能做到吧。 从那以后,小林仍然爱管别人的“闲事”,但当自己处理不了时,他会跑来求助于我,不再是那么的冲动、盲目,自己的“种种劣迹”也逐渐减少,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许多,于是,给了我更多的表扬他的机会。仗也会打,但知道第一时间沉默反思。看着他可喜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也感受到了心与心对话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这每一本书的开启方式不同。”作为班主任,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扉之门的契机,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案例分析: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它告诫我们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案例汇中,渗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运用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术,找准教育的突破口,对症下药。首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友,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让教育在平等、信任、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其次耐心倾听学生诉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宣泄情绪,放松紧张的神经,又及时了解事情的原委,提出自己对这件事的处理意见,让学生口服心服。另外在教育中恰当地运用了赏识,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一次又一次的赏识中树立了自信心,实现了师生心与心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