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与孩子在沟通中共同成长

与孩子在沟通中共同成长
发表时间:2012-10-30 阅读次数:424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家庭中孩子的早期经验奠定了其人格发展的基础,并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前提,一个家庭有效和成功的教育基础则是良好的亲子沟通。人类成长的实践证明:孩子对父母爱的情感需要不仅是人类需要中最强烈、也是最持久的需要。良好的亲子沟通和情感交流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获得成长中必须的安全感和家庭归属感;可以使孩子明白是非标准,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亲子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不同个性的孩子父母选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孩子在其不同的年龄阶段父母使用的方法也还是有所区别的。

对一些内向沉静、自尊心强、个性细腻的孩子,因其心思缜密悟性好,亲子沟通时,父母宜用委婉的话语道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亦可用讲故事、说寓言、与孩子聊天时不经意讲述别人事件的方法,抑或给孩子写一封信等与其沟通交流。而对另一些外向爽朗、自尊心低、个性粗犷的孩子,则因其不太多虑好说话,亲子沟通时,父母可用简洁清晰的语言直接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亦可将事情发展或问题解决可能出现的正反两方面结果明确告诉孩子,引发孩子思考,帮助孩子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

对同一个孩子来说,即使其“本性难移”,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亲子沟通时,父母运用的方法也还是有所变化的。孩子年幼时,父母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事情的对和错,帮助孩子明确是非,使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稍长时,父母则可以半说道理半分析事情的是非曲折,引导孩子自己作出判断,学习行事的进退。孩子长大后,父母可就某个问题与孩子进行探讨,各自表达想法。孩子则在或参考借鉴父母意见或坚持己见的情况下自主决策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正确赞赏孩子

为使孩子明白家长要表达的意思,父母赞赏孩子时应避免用抽象的语言,而宜用直接具体的话语赞赏孩子行为的本身。如:孩子愿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的儿童玩。父母可以笑着对孩子说:“你把玩具让给别人玩,他玩得很高兴。你做得对,真是个好孩子。”通过赞赏孩子的具体行为,使孩子懂得把玩具让给别人玩是正确的行为,他愿意为赢得父母的赞许今后继续这样做。如此反复,孩子的一个好行为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并逐渐形成动力定型。

父母在沟通中,强调孩子的行为过程要比夸奖孩子取得成功的结果更重要。因为这会使孩子慢慢建立注重过程的态度,养成肯用时间去研究和改进、努力并沉着地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二、宽容对待孩子

亲子关系是两代人的关系,两代人的原生家庭环境不同,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行为处事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当父母看不惯孩子的某些言行举止心里别扭时,不要立即与孩子发生冲突,而是让自己平静了心情后,先听听孩子的解释,再向孩子讲出自己对某事的看法,宽容对待孩子的所作所为,不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指令行事是亲子沟通得以进行的基础。孩子不可能事事都依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也不可能件件都做得令父母满意。但父母若能在亲子沟通过程中以宽容心对待孩子,则孩子的个性和创造精神都将会得到有益地培养。

三、开展亲子共同活动

为使家长的教育更易被孩子接受,父母应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可以每星期固定安排一次或几次亲子共同活动。活动中,父母和孩子可以做一些共同喜欢做的事。如:郊外踏青、玩电脑游戏、包馄饨、下棋、去书城看书等。活动前,父母和孩子一起商量活动内容,一起做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父母尽可能地达成孩子的意愿,多给孩子以赞美和奖励,多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避免或减少对孩子的批评与责罚。活动后,亲子可以共同讲述活动感受,父母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表述,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

四、制定家庭共同规则

良好的亲子沟通赖以进行的条件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遵守家庭共同规则。家庭共同规则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制定的。规则内容应是具体、清楚、明确的,是孩子能理解的,易执行的。内容中既有孩子应该执行的条款,也有父母应该执行的条款,还包括对执行情况的奖惩措施。父母与孩子相互监督各自执行的情况并进行评价。家庭共同规则的制定、执行和相互评价,既体现了亲子关系的平等和亲子间的相互尊重,也使亲子沟通的有效开展增添了实质性内容。

良好的亲子沟通作为有效家庭教育的前提环节,沟通互动的结果是亲子双方均发生变化并获得成长。家庭作为亲子相互作用的教育生态系统场,其中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特征和行为都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并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反应。家长对孩子施与教育影响,孩子则依据自己的能力、气质、人格特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以独特的方式对父母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反应,积极地进行着社会化过程。

伴随着孩子的生理成熟,在持续不断地亲子沟通过程中孩子的心理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孩子始终需要父母的爱,需要父母的亲情。父母也始终是他生活中最尊敬、最亲爱的人。通过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沟通,孩子一步步成长,从家庭步入社会,实现着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安全转变。

在亲子沟通中,经过多次反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模式逐渐向着关系更平等、相互更尊重的趋势发展。父母从执意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做,到愿意放下身段,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孩子,体验孩子的感受,是因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心态有了变化。父母在经历多次沟通失败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悟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孩子不是父母的翻版,自己不能用对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只要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因此,父母知道了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是教育、引导孩子的上策,而斥责打骂孩子则于事无补。

伴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亲子沟通的持续进行,父母与孩子在交流中互动,在互动中交流,加深了对孩子的了解,转变了教育观念,调整了沟通心态,丰富了教育知识,开阔了待人胸怀,掌握了沟通技巧,学会了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说话,懂得了冷静反思自己的沟通行为,全面提升了亲子沟通的综合素养,在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长。

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形成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态和教育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中的人与人之间、人与家庭环境之间实现着充分的互动,产生着广泛的影响。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育策略,从而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促进了家长沟通和教育综合素质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亲子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父母、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互为影响、互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