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 广西 何刚 《活见鬼》
发表时间:2016-05-10 阅读次数:401
《活见鬼》课堂实录
执教:广西 何 刚
整理:山东 王继红
师:活见鬼,世界是五彩的,我们生活当中经常遇到,比如吧,好像听见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影子都没有一个,你会感到非常地疑惑,说出这三个字—
生:活见鬼
师:明明放在桌子上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你会感到非常地纳闷,说出这三个字—
生:活见鬼
师:还有的人在生活当中真地以为自己欺骗了自己,心里面非常地害怕,说出这三个字—
生:活见鬼
师:你们声音这么响亮(1分)…………说出这三个字—
生:活见鬼
师:同学们你们看普普通通的三个字被你们品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味道,那么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就出自于冯梦龙的《活见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平时不一样,它是则文言文笑话,文言文比较难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
生:有。
师: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么现在请大家借助拼音快速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文中六个会认的字。自由朗读,开始。
生自由读文。
师:怎么样?课文中不认识的字都会读了吗?
生:会
师:我们来读字,预备起
生齐读:趋 趋字 炊 炊字 沾 沾字 踉 踉字 跄 跄字 愕 愕字
师:读准了文中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现在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能够读准确吗?活见鬼,预备起
生齐读: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师:刚才老师发现,在读这个词(俄顷)的时候没有读准确,俄顷
生齐读:俄顷
师:第一次读课文就把课文读得正确,很不错,但是老师也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些字的读音有些犹豫,请同学们根据字下文注释,判断一下这些多音字应该选择哪个读音?考虑一下,开始。
生读、选择。
师:怎么样?心里面有答案了吗?现在看看大家的选择。
第一个(撩),你们的选择是一还是二
生:liáo
师:看来没有异议,在这里的选择是试探,撩试,正确。
师:第二个多音字,您们的选择是——
有异议了,大部分同学选的是第二个,说说理由。
生1:我选第二个因为……奔入其门,第二个意思是投向,直奔家门
师:直奔家门前面有个字,发现了吗?直奔家门前面有个字,什么字?
生:(6分30秒)……
师:……老师查《辞海》有这样的发现,这个字的两个读音都有跑的意思,难以判断,但是bèn这个读音在具体的语境当中举了例子,所以我们把它读作bèn。第三个
生:háo
师:没错,号:拖长声音大声呼喊。现在请找到这些多音字,快速地把读音写在上面。
生写。
师:都写完了吗?请看屏幕,读这三句话,以足撩之,预备起
生齐读:以足撩之,偶不相值。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踉跄而至,号呼有鬼。
师:现在我们再一次读课文,不仅要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还要读好文章中的多音字,有赴饮,预备起
生齐读: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师:发现两个多音字大家不熟练,跟我读
师领读:亟奔入其门,号呼有鬼
生:亟奔入其门,号呼有鬼
师:同学们,你看短短十分钟的时间,这么难读的一篇文言文,我们基本读正确读通顺了,给自己一点鼓励的掌声吧!
生鼓掌。
师:对于这则文言文笑话,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直什么意思?
师:他发现了生字上不明白的字,还有吗?还有其他方面吗?除了字义之外的
生2:…………(10分)
师:具体的问题,正是我们有了这么多的问题,所以学习语文读准读通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借助书上的注释译文读懂文章的意思,现在请大家借助译文,对照文言文,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意思?开始。
生读文。
师:都读完了?
生:读完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的问题,什么叫做直,那么读了下面的译文,你明白这个问题了吗?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直是什么意思?
生1:我觉得应该是正巧、正好的意思。
师:结合译文的解释,你看同学们,借助译文让我们更容易地读懂了文章的大意,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我来读下边的译文,同学们找出相对应的文言文,我们来个现代文文言文对读,敢不敢接受挑战?
师:有个人深夜赴宴后回家
生:有赴饮夜归者
师:正赶上天下着雨
生:值大雨
师:就撑起伞来遮雨
生:持盖自蔽
师:看见一个人站在路旁的滴水檐下
生:见一人立檐下
师: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自己的伞下
生:即投伞下同行。
师:(13分)…………
生1:应该读到即投伞下
师:这样才正确
师: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自己的伞下
生:即投伞下
师: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生:同行
师:这样对就正确了,剩下的部分还能继续往下对吗?
生:能
师:请大家像刚才这样对读的方式同座之间做好分工,自由练习对读。开始。
生练习对读。
师:(15分50秒)………通过刚才对读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古文的学习如果只是读准读通读懂意思那还是不够的,古文还要读出味道, 何老师毛遂自荐,为大家做一下范读,大家听一听,我是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的?
师范读: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谢谢大家。
生鼓掌。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17分40秒)…………
生1:老师读得非常有感,情。
生2::…………
师:(18分10秒)…………时而时而快时而慢,我们把这些语音的变化就叫做抑扬顿挫,这么读就能读出古文的韵味来,请大家试着像老师这样夸张一些,带上自己的表情动作,争取读出古文的韵味来。
生读。
师:你们在读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位同学读得特别(20分12秒)……我请这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大家给他掌声。
生到台前面向同学有感,情地读全文。
师:给他一些掌声,虽然前面有点紧张,但后面(21分50秒)……拖长声音……现在全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有赴饮夜归者,预备起。
全班齐读全文。
师:把掌声送给自己,同学们我们读了那么多遍,也对了那么多遍,大家比较一下,下边的译文与上边的文言文相比,你发现文言文语言怎样?
生1:我发现文言文语言简炼(23分24秒)…………。
师:一语说到点子上,大家看到这么长的现代文,仅仅两行文言文就表达了它的意思,语言精炼就是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平时就记录在羊皮或(23分40秒)…上,因为这些材料不易获得,所以写的时候要力求…,就像这篇文言文…作者省略了很多的描写,但是就是这些省略,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笔下的雨夜,一人深夜喝了酒,独自一人撑着伞走在漆黑的雨夜,本来心里面就有些发毛,突然一个人冲过来躲到自己伞下,这时你会怎样?
生1:我感到很害怕。
师:你会怎样?
生:我会大叫一声。
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是谁都会感到害怕,更何况这个人还—
生:久之,不语。
师:这么久不说话,撑伞的人又会怎么想呢?
生:(25分)…………
师:心里面在想一个字
生:害怕
师:害怕,因为久之不语,所以害怕,心里以为(25分25秒)…心中越想越怀疑,这才有了—读
生读: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师:这段中有动词用得特别精炼。
生1:我认为是挤字
师:确实…,但挤之前他还做什么动作?
生1:撩
师:就这个字撩,前面知道他的意思就是轻轻触碰试探,但这样说…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排来演一演。
请你到前面来。
师:我先采访采他,刚才你撩试的是谁?
生:我撩试的是你。
师:我的身份是谁呀?我是何老师呀!
生:故事里边的你
师:故事里的你,其实在你心里面就是文字中的—
生:鬼
师:应该做什么样的动作?
脸上非常地——
生:恐慌
师:心中恐慌脸上紧张。请你做好动作,准备
师:你一个人喝完酒后,独自撑着伞,一个人走在漆黑的雨夜中,突然,一个人从滴水的檐下,一个箭步冲到了你的伞下,和你一块儿走起来,走了很久,久之,不语。于是你就——以足撩之,同学们,你发现了没有,刚才他结结实实地踢了我一下,如果是鬼,肯定会把你一口吃掉,撩试、试探,以足撩之,(28分5秒)……还敢再撩吗?
生:不敢
师:掌声送给他,请回
师:刚才这一同学不敢撩试我(28分26秒)………敢不敢?………
师:文中的这个人敢吗?
生:不敢
师:为什么不敢?他心里怎么想的呀?
生1:他当时心里很害怕,担心鬼把它吃掉。
师:自己害怕就是愈益恐,
正是因为许久不说话,所以心里面怀疑是鬼,又因为正是怀疑是鬼,所以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所以就认定了是鬼,心中就愈发恐慌,如此慌张如此狼狈如此恐慌的两个人来到了糕点铺,他们却是——读
生: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师:这两人为何愕然?
生:(30分)…………
师:…………那两人为何又大笑呢?
生:他们两人误会了
师:误会了,想想当时的样子,踉跄而至,这是笑什么呀?
生1:他笑自己
师:笑自己当时的情况非常的狼狈,仅仅是笑自己的狼狈吗?还笑自己心里的什么呀?
生1:还笑自己心里的恐慌,还笑自己的开玩笑。
师:两人不光是笑对方的狼狈,还在笑自己心里面叫自己的(31分14秒)…………
师:我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品读升华,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那么写到这里,活见鬼这篇文言文让我们明白了:世上本无鬼,心里才生鬼的这么一个道理,学习活见鬼,带给我们这么多欢乐的笑声,之前我们说文言文难学,现在对于文言文,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1:我觉得非常有趣
生2:很好笑
生3:(32分5秒)…………
师:文言文让我们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还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笑声,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项特别有趣的练习。
请看清题目要求,你可以同桌之间读一读,也可以(32分40秒)……来仿写这篇文章。
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师:好,让我们停下来,我发现我们班同学特别敢于挑战非常有难度的挑战,请这位同学读读作品,俗话说得好:三分写七分读,读的时候像前面读文一样夸张一些。
生:活见鬼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踉跄躲雨,(37分37秒)…久之,不语,………两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师:这位同学写了踉跄躲雨,加了自己的想象,将复杂的…更加生动。因为时间关系何老师不能在这里展示其他同学的作品,没关系,回到教室,互相学习,看对方是怎样把文言文笑话改写的………?
师:学到这里,我们这节课即将进入尾声,但是我们文言文的学习却才刚刚开始,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又记住了哪些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呢?
生1:把课文读通
师:这是第一步
生:第二部我们要明白文言文的意思,第三步,还要读出韵味,还可以进行改编。
掌声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首先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接着我们对照译文读懂意思,接着把握节奏读出韵味,最后抓词品读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五年级的《………》摘自于四大名著当中的文言文节选,还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学习六年级的语言精悍短小的寓言,课外还可以学习作者冯梦龙写的………,当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笑话,希望大家借助今天我们学的学习方法探索文言文的奥秘,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