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实施一年多,2003年9月,我就“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对全校32名语文教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1、概念的理解。都知道在“语文课标”中有综合性学习这样一项内容,但只有30%教师能够较准确地答出要点内涵。
2、重视程度。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综合学习有其重要意义,老师们都知道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树立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大语文观,对于其它的了解不是很多。65%的教师都认为不是特别重要。
3、特征的把握。基本知道综合性学习注重整合、实践性。答到在活动中注重主体性、生成性、差异性等方面不到20%。
4、实施情况。一学期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了三次以上的有7个班,占21%,进行了两次的有13个班,占41%,进行了一次的有12个班,占38%。很多教师谈到不知道该怎样指导。
5、评价情况。一般采用成果交流的形式,55%的教师谈到应重点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没有对评价方面的量化指标进行研究和探讨,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进行过评价。
对学生的调查。在2003年9月,对学校2——6年级185名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1、概念理解。他们75%知道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83%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
2、学习方法。你在综合性学习时做了些什么时,回答最多的是查资料,最不愿做或是没有做的是调查、访问、实验、撰写报告。
3、学习重要性。你认为综合性学习是否重要时,有78%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因为教师不做书面考试,家长不关心这类活动。
4、学习的好处。90%的学生认为能扩大知识面,能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分别有10%左右的同学谈到,使自己的胆量增大、自信心增强、头脑灵活、有了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在其他学校和资料中了解到情况,主要问题是:
1、认识不到位。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受功利思想影响,认为上级、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担心荒了自己的“园”而肥了别人的“田”,因此不够重视。
2、资源不丰富。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缺乏课程开发意识,不去或不愿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来开发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3、指导不得法。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或一弘死水毫无生气,或嬉戏玩耍悠闲逍遥;教师或包办代替津津乐道,或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对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