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写作的教学方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它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指导学生写出立意深远,构思新颖,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观察细腻,想象丰富的好文章,体现学生素质,是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 ⑦
(1) 激发写作的兴趣,营造快乐习作的氛围。
小学生普遍反映作文难,高水平的作文更难写,不少同学平时作文常常搜肠刮肚,难于找到切合主题的材料,硬着头皮凑合成既不成文,又不成章的习作。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有的竞将范文、下水文、改头换面或抄习别人文章。
追根朔源,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写作素材,在不经易间稍纵即逝,遇到作文时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找到客观事物的回忆再现于作文之中。特别是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对作文更是束手无策,最终选择放弃。
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常常听到学生“唉,又要作文了”,这声声感叹道出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害怕心理,在这种状况下,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营造快乐习作的氛围。“快乐是一种情感氛围,营造作文氛围,建立情感场,激活学生创作动力激情、灵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情感场,就是激发一个人创作力的情感形成的一种特殊氛围,是情感凝郁的一种状态,是情感在他的创作中所作用他,影响他的一个特殊‘空间’,并在作品完成后,继续影响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主观倾向。”⑧当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认真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对象的身理、心理特征,反思我们的教学手段中疏漏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改进,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摆脱怕作文的困境,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作文。
(2)、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仿写优秀例文。
大文豪鲁迅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可见,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纵观小学语文的编排体系,教材内容中选择的作品安排比较科学合理,单元与单元之间,作品类别划分比较明显,特别是写景的文章随季节与教学的大致时段相同。每单元安排的习作基本与该单元学习文体一致,因此,教师要对所学的每一篇文章精心设计,合理地引导学生向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搜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材料,为作文积累素材。
(3)、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自抒个人情感。
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做有心人,生活中有好多值得搜集的材料,它们根本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要做有心人多观察,一旦发现就及时反馈给学生,大家共同讨论,形成共识,并用“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迅速地记录下来,形成资源共享。日积月累,厚积博发,命题作文时学生则可信手拈来,进行整理,加工成章。例如,在教学写《童年趣事》,我先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还进行好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有的说第一次爬树摘果子很有趣,有的说和小伙伴一起用纸折小船放小船很有趣,有的说中秋节放烟花很有趣,还有的说学游泳很有趣……结果,因为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学生又进行了相互间的交流,所以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
总之,走向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五彩缤纷的事物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反作用于学生走向快乐作文。
四、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我们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情况,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一)、开发资源,整合教材,提供学生喜欢的交际话题。
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例如第十一册《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农村的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学生无话可说 ,更没了交际的兴趣。《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支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通过交际,能更全面地看问题。但是,农村孩子很少过生日,即使有也是一碗寿面两个鸡蛋。根本不可能请客吃饭。倒是在一些婚庆、佛事上大办宴席。于是,我把话题变换了一下,让学生讨论农村的这些习俗好不好。学生更积极地去观察生活,甚至主动地了解大人的看法,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讨论时,学生个个有理有据,异常活跃。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当地资源。
(二)、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其间语言住处交互来往,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中开始,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同时,语言与思维也随之发展。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巧设情境,才能切中繁杂,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总之,无论是在写字识字教学,还是在阅读教学,语文教学都应该在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灵活运用多种语文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