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夯实教研集备实效。
1.集体学习培训活动。
2.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专家进校门进行教学指导。
3. 学科素养通识分享。各教研组继续对全体教师结合本学科学科素养等内容,开展“悦动课堂”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4.提质减负,作业改革研究。各学科组开展研究创新作业设计,拓展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业质效,积极参与“我的作业设计金点子”征集。
(二)规范常规管理制度,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进一步规范常态课的管理工作,做好“一日督查”工作,重点督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上好常态课、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情况。
2.加强教学流程管理,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都严格按照所教学科的常规进行。
3.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监控措施。
(三)★深研“悦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悦动课堂”五做到
1.“悦动课堂”之前提——有效备课
(1)研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在备课之前,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2)备环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进行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每次备课,都要广泛查找资料,认真做一遍书本、作业本的习题,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
2.“悦动课堂”之关键——有效提问。
(1)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①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教学中设计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②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设疑。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③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
(2)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
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3)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4)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
3.“悦动课堂”之保障——指导学法
(1)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迫在眉睫。同时,预习时要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2)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3)指导复习方法。指导学生及时复习,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4.“悦动课堂”之提升——及时反思
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反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鼓励教师课后及时反思做到: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课堂教学导入是否引人入胜;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是否多元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否恰到好处;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动静适宜。
5.“悦动课堂”之途径——增大容量
①减少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
②提倡精讲,少作长篇大论,点到为止,避免“言者滔,听者瞠目”。
③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如规定几分钟看完一篇文章,并概括段意,提炼中心)、快速识记的能力(如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课文,默写生字词等)、快速作文的能力(如在45分钟内完成作文)。
④充分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