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我的牙刷》
二、学习阶段:五年级
案例类型: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牙刷对于学生是很熟悉的物品,但是牙刷在材料、造型、尺寸等方面的运用是根据不同功能进行设计的,这是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所忽视的。对于高年级同学,设计的概念有些陌生,本课的教学正是以设计牙刷为出发点,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了解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四、情境创设:
传统的教学常常陷于教师一人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的境地,结果往往是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打动不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使欣赏活动停留在表面,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我的牙刷》一课中我创设了与学生一道欣赏的情境,引导学生边看边玩边学。
五、教材分析:
教材第18页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牙刷实物图片。页面中针对不同特点的牙刷提出问题,旨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牙刷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从而学会分析和思考的方法,了解体会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自己的设计打下基础。
教材第19页是多幅学生的设计作品。作品中展现出简单的设计图的画法,非常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图中要有图像、尺寸、材料和简单的功能介绍,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简单易学,对学生的创作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六、学情分析:
与中、低年级学生比起来,高年级的学生更习惯于听,将自己的欣赏观点表达出来的积极性不高。
七、案例描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简单了解设计的理念,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能够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在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很多孩子都能够根据造型新颖、色彩艳丽、材料丰富、实用性强这几大特点进行设计,但有一些作品的设计,却让我收获了一份很大的惊喜,在这些作品的功能上,体现了孩子们的一种美的情感和品质,那就是在作品的设计中融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譬如有mp5、自动导航,自动检查牙齿的健康等功能的便携式牙刷,造型和普通的牙刷大不相同,牙刷的每一部分都标识了具体的尺寸,刷牙的时候牙刷能自动注水、排水、挤牙膏,这些功能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听这个同学说,尽管还有的细节不够严谨,但孩子们在设计过程中,却是真情实感的演绎,值得肯定的是孩子的情感态度,评价一幅好画的时候,不是画的好,而是看在画的过程中是否投入了真情实感,只要用心、用情画出来的画就是好画。八、案例分析
由于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本课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
建立一种意识。首先本节课是“设计·应用”课,而不是“造型·表现”课,所以在课的设计中要有设计意识,既要让学生树立美的意识,如对于牙刷的色彩和样式的关注,还要把握设计的科学性,如牙刷的尺寸,材料等;设计服务于生活,生活的主体是人,所以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设计以人为本,如牙刷的结构要讲究舒适安全等。设计师不能马虎,作为消费者更要用心选择,对于生活用品我们也要选择美观的、符合我们需要、有利于健康的类型。
是儿童在学设计。所以要注意把握上课过程的浅显易懂,如教师的提问语言“你带来的牙刷有是什么样的呢?小小牙刷分哪几部分?有哪些精彩的设计?同学们是怎么想的(探究别人的设计思路),又是怎么画的(探究画图方法)?”学生一听就会说,然后由老师将学生的语言进行归纳。在教师归纳时,学生即明白自己所说的要点。第二要把握的是课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此有利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因为有时引起学生兴趣的并不一定是学习内容本身。第三所要把握的是从浅入深,过程方法清晰。从学生手边的牙刷说起,从调查的资料说起,从手里的书本观察,先明白牙刷的结构,再看牙刷的精彩细节,了解到牙刷的设计点,怎样一步步地表现。要点和过程都用板书形式加以明确,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审美培养和开拓思维并重。这一点作为美术教师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也许我们针对不同的课会有不同的目标,但是关于审美力和思维力的培养却是最基本的。当学生在观察牙刷时,就是在做自己的审美判断,当学生酝酿自己的思路时,就是在运用自己的审美力,并做着激烈的思维运动,何谓美观?何谓有创意,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明确生活和美术的密切关系。学好美术,运用美术知识,判断生活中事物的美丑,会自己创造美的事物。让学习和生活更加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