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文登路小学文明行为规范养成与安全教育方案

发表时间:2011-05-24 阅读次数:885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现状和特点,文登路小学将加大力度整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安全教育,方案如下:
一、行为规范教育目标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应从小抓,抓小事,长期抓,我校将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做人习惯、生活习惯)、安全、节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使学生在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节约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有较大的提高,促使校风、校容再上一个新层次。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朱雪梅
副组长:胥兵
成员:张蕾、姜雨均、各班班主任
三、行为规范教育内容
(一)教育重点
1.日程行为规范教育。在开学第一个月利用学生大会、班会等,突出抓好全体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通过与班主任交流,家长反馈、及时了解暑假返校后学生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教育学生文明有礼,从小开始抓好行为规范教育,能为形成良好班风奠定基石,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重点。知行合一方能展现知书达礼的风采。   
2.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宣传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细则,使学生理解、接受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细则,并在行动中加以表现,实现生活、学习、活动三渗透。通过宣传教育,在学生中掀起了争做文明礼仪之星、争创文明礼仪班集体、环保之星的热潮;在每周的班会课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使教育进入课堂,保障文明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学校礼仪、什么是家庭礼仪、什么是交往礼仪、就餐礼仪;懂得了少先队礼仪是怎样的;集会礼仪该怎么做等等,在思想上为学生准备好行动的指南。
3.安全是开展好一切工作的保障,各班主任首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从班级管理中把安全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用电、就餐、用药、上下楼梯课间活动以及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次各岗负责人在当班期间尽职尽责,确保学生时时有人管理,不出任何问题,另外积极参与各种安全演练活动,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课堂规范
1.上课、下课一律以铃声为准,不得迟到、早退或在校园内闲逛。
2.预备铃响后,学生必须立即回教室就座,准备好学习用品,敬候教师上课。
3.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准接待家长或来客。
4.教师步入教室后,全体同学起立(或由班长下口令“起立”)、立正,向教师问候“×老师好”。教师到达讲台前还礼后,学生方可坐下。如遇领导或其他教师听课,班长应喊“坐下”方可就座。
5.课上,回答教师问题必须起立、立正,声音要洪亮,当教师允许坐下时才能入座。
6.预备铃响后,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清点好学生人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7.若遇教师到桌前个别辅导,学生必须起立,教师允许后再坐下。
8.如有特殊情况需离开教室,必须“报告”并说明情况,经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开。返回教室时或迟到同学进教室,必须在教室门外立正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9.听课要认真,坐姿要正确,禁止扒桌、靠墙、托腮、顶额、歪头、侧身、扭腰、翘脚等既不科学又不文明的姿态。
10.要尊重教师,如因故受到教师的批评,必须虚心接受,不许在课堂上向教师陈述个人理由,更不得顶撞教师,等下课后沟通解决。
11.下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下课”,全体学生起立,待教师走下讲台后,学生方可离坐。如教师没有留在教室进行个别辅导,应让教师先走,如果有听课教师,必须待听课教师全部走出教室后,学生才能离开座位。
12.下课后教师应做好学生交接工作,等下节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到班后方可离开;专业老师需将学生送回班级交接完后再离开
13.如遇到个别学生有特殊情况,任课教师要先把班级学生安排好后再去个别处理,以防班内学生无人看管发生意外。
(三)课下规范
1.教室内(指正课以外时间范围内)
(1)禁止在墙壁上、黑板上、玻璃上、桌椅上乱刻、乱画、乱抹。
(2)严禁跳窗子、踏桌子以及从事体育游戏活动。
(3)白天(恶劣天气除外)不开灯,早晚要及时关灯,做到室内无人必须关灯。
2.办公室
(1)学生进办公室,必须在门外立正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进入。
(2)到教师桌前,和教师打招呼并经允许才可发话。谈话完毕,必须向教师敬礼,而后才能离开。
(3)学生进入办公室后,如果发现所找教师不在,严禁不打招呼扭头就走的不礼貌行为,必须向其他教师或自己较近的教师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而后离开办公室。
(4)出入办公室走路、关门动作要轻。
3.楼道、走廊规范
(1)不在楼内大声喧哗,上下楼角不要轻。
(2)不不在楼内跑步或者从事体育运动。
(3)不往楼道上泼水、扔垃圾,不在走廊壁上乱画、乱写、乱抹。
(5)上下楼要讲究秩序和礼貌,右行礼让。上课、下课、下操、散会,人员拥挤时,要有秩序,如遇教师或客人上下楼应立即让道,让教师、客人先行。
4.校园规范
(1)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校园内一切公共设施,如发现他人损害或破坏,应主动劝阻或制止,严重者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
(2)在校园通道上遇见教师,应问好或示意以表尊敬。
(3)学生在校园内从事各项活动,若遇上级领导到场视察,在场同学应立即暂停活动,向领导表示问候,待领导示意后,再继续活动。
(4)遇有客人寻人问路,应热情给以指点或帮助带路找人。
5.集会规范
(1)按时到会,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
(2)进场后,按指定地点就座,班长必须主动把队伍整理好,向大会主持人报告到会情况。
(3)会场要保持安静,不交头接耳、不打闹、不打嗑睡、不看其它书报、不中途退场。
(4)不许吃瓜子、喝冷饮和其它食物。
(5)升旗仪式必须严肃、庄重,立正行队礼。
(6)对领导和教师的讲话或精彩的表演,要鼓掌欢迎或祝贺。
(7)散会时,要按大会主持人的要求,依次退场,不得拥挤。
 
(四)课间“五不准,五提倡”
五不准:
(1)不准在走廊内从事体育运动;
(2)不准在走廊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秽语骂人;
(3)不准在操场跑步,从事危险运动;
(4)不准乱扔果皮、纸屑、食品盒、垃圾袋等;
(5)不准随便出校门;
五提倡:
(1)提倡到室外参加体育活动;
(2)提倡做好大课间“三操一舞”;
(3)提倡“抬抬手,弯弯腰,拾起一片文明”;
(4)提倡积极检举违纪行为,勇于制止违纪行为;
(5)提倡遵守行为规范,文明礼让懂礼貌。
四、具体措施
1.成立由校长室、少先队、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检查小组。
2.利用宣传栏、网站等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并形成教育的合力。
3.各班每月召开一次以“文明行为规范与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4.结合行为礼仪规范要求,利用阳光活动时间对行为规范教育进行系列化训练,各班探究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5.齐抓共管,人人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
(1)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要求全体教职工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为学生树立榜样。
(2)将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学生一日活动中,对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进行制止,批评,并记录下来,与评选示范班、文明班挂钩。
6.验收及奖罚措施
(1)在全校范围内以班级为单位,选出文明之星、行规之星、示范员,进行宣传表扬。
(2)对那些不按礼仪要求去做,并有严重违反行为的要进行批评,并扣除班级量化考核分数。
(3)对于出现安全事故的班级将严肃处理,并否决班级的各项先进评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