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我们的孩子要快乐成长!——张坚

发表时间:2011-06-10 阅读次数:814
     2011年2月6日,我校教师一行38人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来到英国——这个基础教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考察访问活动,我们在这里不仅领略了迷人的风光,更让我们感叹的是英国的教育制度与中国的差异,这一点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飞机上,我有幸结识了一位新朋友——移民英国二十多年的一位四川成都的水女士,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更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十五岁的儿子,所以话题自然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与她的交谈中,我了解了英式教育的特点,以及英国教育制度的现状,一边听,一边感慨:这种教育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她的儿子今年上高一,在一所公立学校,英语数学物理是必修课程,此外,他选修了经济学和历史,因为他打算将来要从事经济方面的工作,他想在高中的时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选修历史是因为兴趣,除了这些,他还报了两项社区活动:每个周六晚上参加一个学习设计报纸的课程,周日学习摄影,这些都与课内学习的课程无关,每周要做一个小时的义工---听他妈妈的表述:他每天都快乐充实,闲暇时打打游戏--- 呜呜,比比他,我的儿子真可怜:每天早晨六点半出门,一天九节课,晚上六点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写作业到十一点,周末时穿梭在各个辅导班---这就是中英教育差异的一个缩影。
    水女士还向我介绍了英国中学生是怎样接受教育的:上课时老师讲得少,学生动手多;中学阶段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学校的生活教育、生产教育和技能培养面面俱到;优秀初高中毕业生也乐于选择职业院校深造。而对比国内,我们的中学生上课老师讲得多,课本教参多,记忆背诵多;高考中考不考试的课程不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也是纸上谈兵,学校少有厨艺、裁剪、木工等课程或实验室;优秀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技术院校。
英国学生讲起自己的爱好特长一串一串的,很带劲。学校家庭善于发现、乐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学习考试无关的“偏门”、“杂技”也大行其道。许多人大学、研究生所选的学科专业是中小学以来一直喜欢或擅长的,十几年、几十年磨一剑,高精尖的技术和人才就多了。而我国学生不见得怎么喜欢读书,但读书又是我国学生共同的特长!除了会读书,其它特长不好说。本来从小也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与学习考试无关,都逐渐被荒废或消灭了。即使是学科上的特别爱好,成为“跛脚”后,也走不远了。
     2月10日,我们参观了英国一所小学---圣安德鲁小学,车还没听稳,就看见几个调皮的孩子趴在围栏上冲我们打招呼,很热情。走进教学楼,各处走廊墙壁上贴满了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看不到名次表、分数表或获奖喜讯。实验室、活动室里则陈列着许多不便挂在墙上的作品或产品,有时看起来不太整齐,甚至有点乱,但师生们都很得意自己的杰作。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跳出来,指着墙上一副并不怎么好看的画,冲我咧嘴笑:This is my painting. It’s very lovely, isn’t it? 我也赶忙赞赏:Oh, yes, it’s very lovely.孩子们的热情好像也感染了我们,我们纷纷拿出相机,与孩子们合影留念。在一间教室里,我们看到有几张小书桌,书桌前坐着老师和几个学生,有的拿着教具表在教学生如何辨认时间,有的教学生如何辨认钱币,还有的在亲切地和孩子一起折纸,教室里很热闹,孩子们可以随便下位,坐姿也很随意,但可以看出孩子们很快乐,一派和谐气氛。在与老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英式教育相当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喜好,支持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独立成长。他们让所有的孩子感受学习中的快乐,他们给予学生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平台,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
    我感慨了,这就是中英教育的最大差别,英国教育重视过程,中国教育重视结果,现在我们中国教育的功利性还太强,我们真的应该把功利性淡下来,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我们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没有成绩差的学生,只有暂时的差异,只有兴趣发展的差异。
    中英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差异让我们深受触动,我会将把英国耳濡目染的所悟所得身体力行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