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59中学生八项行为习惯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积极探索培养中学阶段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内容
见面问好;右行礼让;起立答问;双手递接;禁止在楼内跑跳追逐;禁止在楼内高声喧哗;禁止在校内吃零食;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
三、具体解读
1.见面问好:在楼梯、走廊、操场和公共场合遇见学校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候:“老师好”或依据称呼问好。
2.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操场或社会公共场合行走时,靠右侧行进。遇到老师、客人、长辈和需要照顾的同学应主动侧立,让对方先行。
3. 起立答问:课堂发言或回答老师、客人、长辈提问要起立答问。
4.双手递接:接受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以示礼貌。
5.禁止在楼内跑跳追逐:保持楼内安静,严禁在走廊内、楼梯上拥挤推搡、追逐,嬉戏打闹做危险的动作。严禁勾肩搭背。下楼梯要慢行,不要隔层跳下台阶。
6.禁止在楼内高声喧哗:禁止楼内高声叫喊,吹口哨。禁止聚集到教室门口,禁止串班。
7. 禁止在校内吃零食:禁止在校园吃任何自买或家里带来的食品。食堂发放水果、食品在班级内吃完。
8. 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手机在校内必须置于关机状态,在教室里、走廊(楼梯)上、厕所内和操场上均不得拿着手机把玩和使用。
四、培养平台及措施
1.召开班主任会讨论学习本方案。
2.定期组织习惯教育班校会,继续完善班校会课程。
3.班主任落实班级一日常规活动。对学生在校的每个时间段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并加强检查和督促。
4.组织专项主题教育活动。
5.学科教师在课堂管理学生工作中融合和渗透习惯养成教育。任课老师制定习惯生活化课程,形成教材。政治、语文、音乐、心理。
6.各班成立学生习惯养成督查小组,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不同方式,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比。
7.做好个别辅导。对习惯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对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对其问题进行诊断和有效的矫治。
8.交流提高。学期末召开习惯教育经验交流会,共同促成习惯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
五、评估反馈机制
1.学校安排固定时间对班级进行检查,时间是:课间及午休时间。每周综合评定一次达标结果。
2.分管干部、学校领导随机抽查。
五、奖惩方式
班主任:政教处对每次检查和整改的结果,纳入班主任和班级量化考核。对四项提倡好的班级,每次加5分,计入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四项禁止项不达标的每项每次扣5分,计入班主任工作月考核。连续三周四项禁止项出现不合格,对班主任予以通报批评。
任课教师:教导处依据课堂习惯落实情况,将每次检查结果纳入教师月量化考核。连续三次检查出现不落实的情况,对任课教师予以通报批评。
教导员:政教处依据教导员检查结果情况,纳入教导员月量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