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攻坚克难奋勇担当,务实笃行再创荣光

发表时间:2019-12-13 阅读次数:369 

攻坚克难奋勇担当,务实笃行再创荣光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讨论稿)

本学期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办学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务求“20个重点项目”一一落地,努力打造以生为本,以师为根,以德为先,以爱为源的岛城优质品牌学校。

一、创设党建校建平台,丰厚教育教学底蕴

(一)加强领导,抓铁留痕,实施“灯塔引航”项目。

1. 抓组建,规范党建工作基础。学校党支部全面落实全教会精神,以新出台的《党支部工作条例》为准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打造风正帆悬党建品牌。

2. 抓活动,力促党建工作生实效。按照不同层面的分工领域,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团员和少先队队员爱党爱国教育等多种形式,构建党工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

3.抓落实,强化讲规守纪思想意识。全体党员干部无缝对接到各学科集备组的党员活动工作中。加强分类指导,细化责任清单,深入课堂、教研组、师生中间,把党建工作精准落到实处。

(二)提质促效,树标立杆,实施“抓党建促校建”项目。

1.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开展星级党员评选。通过两学一做、警示教育等各种方式整合资源,开展拒绝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形成以干部、各处室教研组为单位的交流总结微信群,干群学习情绪高涨。

2.积极开展主题党日工作。落实党建创新,与盐城路社区党委、东一学区各支部开展了清明节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重走根据地,踏上新征程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再教育活动。

3.以党建促工会、带团建,以工会和团支部为抓手,组织开展送温暖 一日捐青春向党等活动,群团与党建活动相得益彰。

(三)以人为本,依法办学,实施“现代学校治理”项目。

1.立足学校发展,重建现代化学校教育治理机制。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部门式层级管理为德育、教学一肩挑的扁平化级部管理。三位副校级干部作为级部工作的牵头人,真抓实干,根据每个级部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教学活动和改革。

2.坚持以人为本,拓展现代化学校教育治理主体。完善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代会工作机制,实行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参与的多元合作治理方式,把人民满意作为学校治理的第一标准。

3.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现代化学校教育治理措施。对已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整理,对标研判,依标整改,提升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完善多元评价模式,实施“教育综合评估”项目

1.完善教师多元评价模式,助推教师全面发展。

(1)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多元化教师评价模式。根据“自学、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评审小组量化打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根据《青岛第五十九中学教师学期教育教学考核方案》成立评审小组,拟定评分标准,量化落实到人。

(3)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助推教师全面发展。加强常规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过程性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梯队型教师队伍建设。

2. 完善学生多元评价模式,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三级评价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班级评价小组,以班主任作为评价主任,协同任课教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负责本班学生的评价工作,多层面参与评价,保证评价公平公正。 

(2)探索《青岛第五十九中学学生综合评价基础性指标》。包括日常月评价的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每学期一评价的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多种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举办了年级足球联赛、篮球联赛、运动会、艺术节等各种学生文体活动,有100%的学生参加到各种活动中。这些活动采用即时评价方式进行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传承优良师德师风,汲取模范榜样力量

(一)强化学习,解放思想,实施“园丁修身”项目

1.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形成了以“学思想读经典铭初心强使命”为主题的学习法,鼓励老师们积极付诸实践。

2.多措并举,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在线”等学习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学习、集中与个别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深入的学习各种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人人撰写了学习笔记,为教师们立德、立言、立行指明了方向。

(二)统筹安排,即时跟进,实施 “四有好教师成长”项目

1.举行师德活动月引领航向。引领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全教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以“尚师德”为重要基石的师德建设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开展师德教育月主题活动。举行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月启动仪式;组织教师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全员参与“坚持立德树人 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召开师德师风家长座谈会;开展师德建设工程“六个一”活动;写好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队伍。

3.组织教师进行多方培训。举行以“悦动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会 ,包括校本化内涵解读、名师示范课展示培训、青年教师研讨课交流、听评课等;以“专项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分层培训会;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教师培训会,互享智慧,共促成长。

(三)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实施“尊师惠师”项目。

1.健全组织机构,保障尊师惠师措施得到落实。成立了“青岛五十九中教师解忧中心”。负责教师在工作、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和心理帮扶工作。

2.强化工作职能,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团的作用,挖掘社会资源,从精神、制度、专业及保障等方面给教师更多支撑,落实“六必访”制度,将温暖送到教师心里。

3.突出工作重点,切实为教师排忧解难。成立“教师心路驿站”;完善健身房、咖啡吧管理制度;开设瑜伽室;增加尊师惠师政策;开展“教师困难摸底调查”;开设教师“两课”,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三、创新德育活动载体,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一)传承经典文化,落地“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项目

1.讲好中国故事。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建国七十周年重大教育契机,开展丰富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着重增强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

2.组织实践活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暑期参加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3.亮化主题展播。组织了主题书画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主题微视频展示;“开学第一堂团课”教育;节日主题;网上主题宣传等活动,讴歌英雄事迹,弘扬爱国精神。

(二) 突出海商文化,展示学生快乐成长风采。

1.学习海的胸怀,落地“以海明德”德育项目。

开展了多次颇具成效的系列活动。组织海之容“尊重他人,学会合作”活动;开展“海之韧”“海之博”之“寒假达人”“社会实践达人”等答辩评选活动;组织近300名学生参与海洋课题调研;多次邀请专家学者与师生进行互动分享,凸显海洋+德育“心”特色。

2.明晰海的力量,落地“海洋研学实践”教育项目。

开展“文明素养养成月”、海洋研学、海洋科技节、海洋知识竞赛、海洋社会实践、海洋志愿行动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成为海洋教育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有近3000名学生分别以“海之志”“海之韧”“海之博”主题走进上合峰会现场、奥帆基地、世博园等青岛历史事件及发展成就;走进军营、党史纪念馆等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通过聘请研学专家、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深厚感情。

     3.见证海的魅力,落地“艺海探航”美育项目

通过校园文化宣传、各项科技竞赛,强化学生科技意识,在全国、省、市级头脑奥林匹克竞赛、无线电测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航空航天航海模型竞赛、“艺海探航”建筑模型竞赛等赛事活动中成绩优异。参加了“艺海探航”区中小学生美术创意作品展、"国韵飘香,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艺术之花遍开校园。

以学校各类社团为品牌艺术引领,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艺术竞技比赛,尤其是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书法社,面向社会、搭建舞台,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我校管乐团屡获佳绩,多次参加活动展演,获得各类大奖,并组织举办了多次大师进校园、高峰论坛、专场音乐会等活动,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4.发扬海的精神,落地“劳动助成长”育人项目。

学生每月参加一次劳动活动。在学雷锋活动日、世界地球日、清明节等节假日,在大手拉小手等社会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校外劳动实践。学校每年安排的学工、学农综合实践活动都深得学生、家长喜欢;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布置具体可行的假期劳动实践作业。另外,通过升旗仪式、班队会和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和渗透,弘扬大海能包容善奋斗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三)关注体育文化,落地“2+X”体育项目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2+X体育项目”领导小组,全校师生形成合力、政令通畅。针对学校实情和学生特点,制定细致周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奖惩机制,确保了“2+X体育项目”工作切实有效。

2.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学科课程与“2+X项目”相结合。每学年举办校运动会体育节活动,包括:体质达标运动会、班级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等,学生参与率100%。加强大课间管理,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开展全员健美操健体工作,带动体育工作全面开花,足球、蓝球、乒乓球、游泳、武术、羽毛球、手球等各项运动引进课堂,做好全员普及,人人拥有健康体魄,掌握艺体特长。

     3.认真分析现状,形成从目标、内容到操作、评价的一整套实施方案。做到了“四个结合”,即将“2+X项目”的实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大课间活动相结合;与展示、竞赛活动相结合。成功举办了东一片运动会、顺利组织了初一初二年级的体质达标检测活动,达到了预期成效。

(四)重视合作文化,落地“家校育人共同体”建设项目。

1.强化家长委员会建设,定期开展家访主题活动。制定了《青岛第五十九中学三级家长委员会组成人员推荐选举办法》,建立家校议事机制。开展家委会活动,落实家委会驻校办公制度。开展“践行师德、携手育人”家访活动月活动,覆盖每个学生家庭。

2.做好家长学校工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创新家庭学校组织方式,举行多种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家庭教育大讲堂、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初小衔接、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建立家长沙龙qq群、微信群、开启千聊直播软件,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整合专家资源,为家长提供便捷高效的帮助

3.建立多方会谈模式,做好家校育人课程建设。在个别学生辅导领域中,集中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心理辅导师等各方面的力量,处理协同育人的难题。由我校心理教师于明东主编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的力量》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悦动课堂内涵

(一)“悦动课堂”项目内涵

1.理论基础: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2.基本理解:悦动课堂是在尊重、包容、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采用科学而智慧的方法和手段,整合多元开放的学校课程,开展自觉主动、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悦"包括师生关系和谐;思维开放活跃;身心互动高效。“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以动为轴

3.核心理念:悦动地参与每一个学习过程,在主动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分享喜悦。

(二)“悦动课堂”项目实施

1.群策群力,悦思启智:召开悦动课堂研究专题办公会,确定方案,宣传发动,组织集备展示以及策略研讨等研究活动。

2.名师引领,悦动示范:开展“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示范课,让青年教师全程参与悦动课堂项目。

3.初小衔接,欢畅悦动:将悦动课堂融入到初小衔接中。开展东一学区数学游园会,与区实验小学开展英语衔接课程研讨。

4.经验分享,悦享成长:各集备组梳理经验成果,在教职工大会上分享。

5.全面考核,悦动提升:将悦动课堂的集备展示课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五、加强安全保障管理,发挥教育优保功能

(一)严密防范,常抓不懈,落地“平安校园建设”项目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分工。

2.日常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一岗双责重在演练。加强撤离、疏散、逃生等安全防护教育,增强师生自救、自护能力。每月组织一次以防火、防地震、防拥挤踩踏事故等为主题的疏散逃生演练,形成稳定高效的安全工作运转和保障体系。

3.建立安全可行的学校安全防范体系。依靠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秩序和教育教学环境。

4.多渠道进行安全教育,大型活动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安全第一课》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校利用校班会、升旗仪式、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与健康教育。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二)规范管理,热情服务,落地“教育优保”工作项目

1.经费使用公开透明,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做到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提高学校经费使用效益。

2.修缮工程严格流程,食品安全精心把关。做到开源节流、勤俭办学,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优美型校园建设。

总之,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新的教育形势,我们倍感责任重大,全体五十九中人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创建家长满意学生青睐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