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学并快乐着——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阅读次数:588

“学习、掌握知识、埋头读书是人的最大的幸福。”

“没有知识,被知识之光照耀着的宫殿就可能变成黑暗的地窖。”

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B.A.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用看似简单的话语,阐述了教育论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即:正在成长的一代孩子们在道德关系组成的基础上及其在自发的或专门组织的道德活动中形成道德意识;用课堂、课外的一些交谈与实例,教诲着我。

怎样是学生们具有知识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这个问题,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是的,在今天这个以知识为竞争的社会里,学习知识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与责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学生却并不以学习为享受,几代人所不曾享受的幸福或说是他曾经的梦想,在当今的学生的眼里成了一种烦恼、一种枷锁、一种负担,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或只是服从父母的安排,没有主动性,更谈何乐趣?如何使学习成为快乐的,学习不再是剥夺学生们快乐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为我开启了一扇门。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使学生以求知成为愉快的而并非苦恼的事,启发和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上成为自愿而具有魅力的。只要学生的欲望得到正当的满足,教师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空间,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能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实现自我的机会,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让他们精神愉悦的学习着。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许多计算机知识可以让学生来讲述自己的见解,联系生活中他所见到的、体会到的,通过他的讲述所释放出来的快乐,来感染周围的每个人,来与其他的同学交流、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幸福感,使他们自愿地去获取知识,又从知识中获得快乐。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学习下去。在“全国优秀教师”华应龙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让教学充满民主”、“课堂学习无差错”、“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等等富有深度的生动案例,向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教师应该成为反思型实践者、让教学充满民主、问题由学生提出的宽松式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验到成功。人对苦与乐的感受,因人而异。你认为的事,我却认为是;他认为的事,我却认为。关键是你做的这件事能否让你获得成功,如果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获得快乐。实际上,学习也是一样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创造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成功,他们就会体验到学习过程带来的种种收获和快乐。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因此,学习结果固然重要,但学习过程更为重要,而其中就需要让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只有那些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知识欢乐的最重要的源泉,就是体验和感受到知识则是我的智力创造的结果,探索的结果,心灵劳动的结果”。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给予学生极大限度的自主性发展空间,才能给予教学新的生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