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到今天,我已从教有21个年头了,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这学期,学校老师推荐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拿到书时,看了看书名,很诱人。
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把书看了,我被吸引住了,可以说是看第一段文字时就被李希贵老师的真诚与朴实吸引住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希贵”是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希贵老师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希贵老师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希贵老师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希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书看到一大半,我已经被李希贵老师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深深感叹了。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热情所鼓舞。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缘于一颗诚挚地热爱教育的心灵。
看到“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中引用了斯宾塞《教育论》中的话:“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想想我们的教育吧,校园里几乎每处都有无形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这些无处不在的规则一旦有意无意碰触就会招致班主任可能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因为学生的举动和班级评比挂钩。我们教育工作者太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让孩子们没有了自由。 “注重细节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教育的目的不同,教育的方式也会千差万别,教育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我们的管理是不是偏离了正确的教育目的呢?
书看完了,我的体会更深了: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校长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尤其是管理者,更会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