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历史遗产批判和继承

发表时间:2011-09-13 阅读次数:516
    1.陶行知反对旧中国的教育许多弊端,反对洋化教育;但不是全盘否定教育的历史遗产,也不是盲目排外。他的生活教育论是批判地继承了教育历史上的优秀遗产,即反映了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向,又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

  陶行知在总结生活教育12周年讲话时说:

  “反对洋化教育的用意并不是反对外来的知识,我们对于外洋输入的真知识是竭诚的欢迎”;

  “反传统教育也不是反对固有的优点,我们对于中国固有之美德是竭诚的拥护。”

  “我们之所以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是要开辟出一条大路,让这半殖民地争取自由平等的教育可以出来。”

  “我的生活教育思想,大半都是从资产阶级、大地主以及老百姓中的启发而来的。……有的是不能想出来的,是要群众动手才能看到。”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的教育学说有联系却又有本质区别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是儿童从做中学过程”

  陶行知师从杜威,但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根本突破,将其思想翻半个筋头,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使教育得到解放扩大“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3.陶行知对中国教育史优点鲜明继承

  “教学做合一”是对“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说批判吸收;大学目标“在明民德”是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改造;他批判继承提出了“集体主义的自我教育”及“集体生活自觉教育”教育原则;他提倡“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意”

  “富贵不能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情操作为办学准则,体现陶行知为新教育矢志不渝的道德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