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读《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有感

阅读次数:423
读《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有感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一书共分三编计十二章。该书几乎把和自主学习有关的所有重要问题都一一论及,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一部自主学习研究专著。展示了很高的科学性、学术性和实用性。这本书体现了学习是教学的基础、“教的法子应该依据学的法子”这一思想,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我认为,自主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而言的。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且看语文这门学科,语文本应是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课理应是生动有趣的课。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做呢?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主学习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状态,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它包括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必须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内在的需要。这种内在的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一种愉快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的责任。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和发展紧密联系。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是有着深刻含义的。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每一个学生,对他所未知的领域都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语文的内涵又是何其的丰富,既活现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形象,更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些无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优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善于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求知欲,培养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比如:在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推荐学生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写一篇读后感,不仅学习目标达到,又能吸引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主动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模式
     语文课堂“自主学习” 指导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的内容,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并做出自我评价。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凸显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容,如收集资料、调查、办手抄报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的,是老师所无法包办替代的。所以,“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语文课堂“自主学习” 指导模式其中就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独立探究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总结评价,完善自主学习的方式
     自主学习的课堂最后的环节是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评价自己在本堂课中的表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总结评价。比如可以让学生总结这篇课文学后我了解了什么、哪些我还没有完全理解、我在课上的表现等,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总结予以补充,同时还可点评学生的表现。例如:在重点抓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时候,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我会让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表现,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有没有正确回答?没有举手的反思为什么不敢举手?是不敢还是没有积极思考?希望学生在此基础上又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当然,要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最终让学生自己“会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