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赏识的眼光激励学生进步——于少昆
发表时间:2011-09-16 阅读次数:693
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雍也》),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对小学生的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差异,去观察、分析、综合,待“洞悉全貌”后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思想教育。
一、对“个性倔强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沉着、稳重、坚持到底的精神。“个性倔强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与人交往,情绪往往表露于外。他们热情、果敢、爽朗、为人耿直、精力充沛,有进取心、不怕困难,但往往又脾气暴躁、任性、粗心、性急。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沉着、稳重、坚持到底的精神和克制忍耐的品质。我在任教六年级时发现有两名学生热情、大方,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但有时脾气暴躁、任性,做作业或考试时粗心。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批评教育,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二、对“个性活泼好动的淘气学生”,要注重培养刻苦精神,养成做事认真、善始善终的习惯,我们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发现,“个性活泼好动的淘气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机敏、灵活、亲切、热情,有兴趣爱好,但同时也伴有情绪易于波动、轻率散漫、不踏实等特点。这类学生如果教育不当,学习成绩就会逐渐下降成为双差生,有的甚至会引发伤害事故。今年春季,我班一学生因为与别班学生在校园里追逐,致使两人碰撞摔倒,我便以此为契机,同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家长协助和支持、配合,教育每一位学生课间活动要作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
三、“对慢性子学生”要注意培养敏锐的反应和办事果断的作风。我在教学中发现本班有几个“慢性子”学生,平时能克制自己,遵章守纪,但不喜欢活动,反应迟缓、欠灵活,惰性很大,甚至常常萎靡不振。其中有个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无论平时说话走路,还是上课做作业,以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速度都不快,赶不上一般的同学,学习成绩也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耐心地说服教育他,引导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多读书多活动,多动手多动脑,经常训练读书、写字速度,思考问题时要求反应灵活等。后来,这个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对此,我的体会是:对这类学生,教师要有诚心和耐心,给予他们考虑与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鼓励他们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来克服冷漠感,注意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办事果断的作风,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对“敏感而心眼多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培养其树立自信心和适应紧张学习的能力。“敏感而心眼多的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教育不当,也会引起不良后果。这类学生细心、谨慎、守纪律、自尊心强,但孤僻、狭隘、多疑、胆小。上学期我班有一女生突然学习成绩下滑,后通过家访得知,该生以前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家庭不和。该生平时在校不太合群,性格孤僻。我得知情况后,立即和该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商讨如何配合使该生提高成绩。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对这类学生不要在公开场合轻易批评他们、损伤其自尊心。针对这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应采取耐心启发的方法,促使他们认识和改正缺点、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紧张学习的能力,还应通过多种教育方式,使他们合群,遇事不畏难。
总之,我们要注重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才能使教育获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