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文化是一种传统,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特质精神产品,是学校展现在社会和人们面前的整体形象。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学校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统帅,理念的塑造是学校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当学校理念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时,就构建成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融入师生的血液中,发挥引导、规范、激励师生的力量。
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今天,学校的办学特色倍受社会的关注,这就需要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来支撑。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始建于1957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历尽奋斗拼搏的考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学校紧跟时代潮流,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提出了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折射出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系统,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
【核心理念】
1.定义: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灵魂。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核心理念是:诚勤达志
3.阐释:
诚:即,诚实、诚信。《孟子·离娄上》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立德之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即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对师生进行诚实、诚信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将“诚”引入核心理念,即要求全校师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时刻恪守以诚为本的价值取向。
勤: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可见,勤奋是每个人在治学修业方面最为基本的要求,是成就人生、成就事业的基本条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校十分重视发扬自主精神,鼓励师生勤于治学,勤于修业,在学业及事业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最终以期达到大成之境。
达志:《宋史·乐志十二》:“功被天下,为万世文。币以达志,庶几彻闻。”即实现愿望,成就人生志向与理想。学校通过发扬“勤”与“搏”的精神,以求不断完善自己的追求,不断超越自己的理想,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创造新的辉煌。最终实现学校的办学追求和全体师生的人生理想!
“诚勤达志”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是对学校精神及学校育人目标的精准提炼。“诚”、“勤”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为人、为学和成事之道,能指引师生不断进步,最终成就自己的壮志与梦想。
【学校形象定位】
1.定义:学校形象定位是对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愿景的框架性勾勒,它界定学校在何种范围内规划、实施办学活动。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形象定位是:
立足师生成长、倡导自主发展的品牌学校
3.阐释:
立足师生成长:指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以“师生发展”为基本立足点,为师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竭力创造最佳的成长环境。让教师能够乐教乐业,获得职业荣誉感,实现其人生价值;让学生个性成长,学有所长,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动力。
倡导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学校的文化之魂,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以师生为中心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其主体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塑造其主体人格,同时引入师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机制,并予以制度保障。
品牌学校:这将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教育教学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在发展中稳步前进,就必须竖立自己的品牌。这就要求学校在岛城名校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实现齐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学校的宏远目标。
学校以“立足师生成长、倡导自主发展的品牌学校”对学校形象进行定位,比较准确地勾勒出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地位,既可以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励精图强、奋发向上,又能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学校精神】
1.定义: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的、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学校精神是:朴实勤勉 弘毅自强
3.阐释:
朴实勤勉:朴实,质朴笃实之意,揭示了稳重踏实的精神品质。勤勉,即勤奋、勉励。古语有言“天道酬勤”,可见勤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师生要为勤以恒,并时时自勉。朴实勤勉的学校精神,要求学校师生要淳朴为人、踏实做事,同时教师勤勉不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勤学不怠。
弘毅自强:弘毅,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揭示了个人发展的关键是靠自身。弘毅自强与学校所秉持的“拼搏”精神一脉相承,能够激励全校师生以宽广的胸怀,勇于直面困难,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校 训】
1.定义: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它能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校训是:立德诚为本 立业勤为先
3.阐释:
立德诚为本:“立德”语出《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乃成人之本,立德方能立人。“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人之品性修养,贵在诚实,止于至善。 立德诚为本,体现了学校以德育为核心,重视做人之诚、致知之诚,让教师完善师德,身正为范;使学生启迪心智,完善品性。
立业勤为先:《尚书》有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勤,源于心,成于行,是完美人格的象征,是立业之本,成事之基。一人之成功在于勤,一校之辉煌亦在于勤。立业勤为先,要求全校师生以勤为先,奋斗进取。同时,它深刻揭示了学校的自主发展教育,以学生主体发展为目的,教师主动发展为先导,学校自主发展为保障,最终实现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
“立德诚为本,立业勤为先”的校训,集中概括了学校的文化内核。它以自主发展为文化核心,同时兼顾学校德育特色,有利于指引师生不断进步,臻于完善。
【校 风】
1.定义: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校风是:和谐竞进 笃行日新
3.阐释:
和谐竞进:和谐必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体现学校注重自主发展的思想。和谐与竞进,既对立统一,又相互支撑。只有崇尚和谐,才能同心同德,营造温馨和睦的校园氛围;只有竞进,才能充分激发自身潜能,不断发展。学校将营造溢满亲情,温馨和睦的氛围,培养师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竞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
笃行日新:笃行,指专一实行,踏实去做,出自《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日日更新,不断发展。师生都应笃志而行,以顽强的意志和韧性积极进取,以日进一步要求自己,持之以恒,积极追求新知识。
【教 风】
1.定义:教风就是教师在治学态度、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教风是:博爱善导 精业乐教
3.阐释:
博爱善导:师爱无声,润泽心灵。教师要以博大的心怀,容纳每个学生,熔铸尊重与平等,以博爱之心,播种爱的希望。善导,指教师注重教学方式和技巧,充分运用教育规律,扮演好启发者和领路人的角色,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精业乐教:精业,具体来讲即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学方法完善,精研善诱;敬业奉献,将教育当成事业来用心经营。乐教,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有教无类”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事业来做的良好心态。
总之,要做到立一等师品,授一等学问,并且教有所长,自成一格,方可不愧为人师。
【学 风】
1.定义: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证。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学风是:乐学进智 善思明理
3.阐释:
乐学进智:学校鼓励学生以勤学为乐,善于探索,以增加知识积累,提高人文素养。只有勤学乐学,才能以学启智,积小流而成江河,积跬步以成千里,最终成就智慧人生。
善思明理: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善思反映了学生高度自觉的求知欲,它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明理即明察事理,这是治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求学必须具备的精神与品质。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
【办学策略】
1.定义:办学策略是从学校的现实形态中高度概括出来的,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着重实施的策略。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办学策略是: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
3.阐释:
质量立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为提高办学质量,学校不仅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而且还从教学需求上追求完善。自建校以来,学校已形成了教学设施完备、教辅人员队伍一流的教育教学体系。
科研兴校:学校育人质量的提高靠科研实力的增强。科研水平的提升,将会大大扩展学校办学的潜力和空间。实践表明,实施科研精品战略、培育名师队伍是学校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大力加强教学研究,强化师资力量,才能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知名度。
文化强校:这是高品位、高境界的办学策略。通过文化润心,文化引领,不断陶冶师生情操,使其真正感受到来自于文化的巨大魅力。实行以教师、学生、学校自主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强校策略,必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快学校的自主发展,从而,早日实现学校以“名师、名生、名校”为核心的“三名工程”。
【培养目标】
1.定义:培养目标是学校所肩负的育人使命,体现了学校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培养目标是:
诚实勤勉、自主发展、特长明显的现代中学生
3.阐释:
诚实勤勉:即诚信、朴实的品格;勤奋自勉的为学态度。诚实勤勉,体现了学校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高度重视,他要求学生既要具备高尚品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又应勤勉不懈,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自主发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而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特长明显: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灵活引导,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质。
诚实勤勉、自主发展、特长明显的现代中学生——这就是学校理想学生的写照,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三部分 管理理念
【管理原则】
1.定义: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准则。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管理原则是:制度规范 人文管理
3.阐释:
制度规范:制度是学校管理和运作的前提和保障,一套科学的、完善的、与时俱进的规章制度将有利于规范学校建设和教学行为。有了完善制度的保驾护航,才可以使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氛围更加和谐奋进,教学工作更加井井有条。管理做到家,才能实现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人文管理:这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体现。只有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不断完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靠人文、靠情感、靠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凝聚人心,团结一致,促进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
【人才理念】
1.定义:即学校的用人观念、用人思想。它包含“充分尊重人才,广泛发掘人才,精心培育人才,放手使用人才”四方面的内容。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人才理念是:德才兼备 人尽其才
3.阐释:
德才兼备:优良的品德是人之立世根本。古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即通过学习实践,塑造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后天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周记》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充分体现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有德才可身正是范,有才方能学高为师。
人尽其才:语出《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学校应综合考虑人才自身的特点,量才适用。同时,要为人尽其才创造心理环境,使其乐于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因此,要尊重人才,提升其生命质量,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以达到人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加快学校发展。
【服务理念】
1.定义:即学校各层领导对教职员工,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及其家长所应遵循的理念。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服务理念是:
构筑发展平台 成就师生未来
3.阐释:
构筑发展平台:学校倡导自主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策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引领为前提,积极优化教师发展环境。学校加大硬件设施投资,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设优良的教育平台。
成就师生未来:学校服务立足于师生幸福,向未来看齐,为师生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为他们的未来播种希望。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必然会使广大师生对学校充满信任,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就会更加顺畅,前进的步伐亦会更加稳健。
第四部分 口号誓词
【学校口号】
1.定义:学校口号是指充分体现学校核心意志与办学特色,用以警策全校师生的宣传性标语。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学校口号是:
思考改变人生
拼搏成就梦想
一切皆有可能
奠基人生、成就未来
自主发展、求索不息
海纳百川、心容天下
【教师誓词】
作为一名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教师,我庄严宣誓:
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是青岛二十四中教育团队的一员,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的职责所在。在此,我庄严宣誓:以诚立德,以勤立业;以校为荣,育人为先;真爱学生,无怨无悔!
【学生誓词】
我是青岛二十四中的学生,我为在这里学习而自豪。在此,我庄严宣誓:言必信,行必果,诚字为上;日有新,习渐成,勤勉成长;为明天,为祖国,努力向上!
【学校宣言】
1.定义:学校宣言是学校就教育教学理想而对外发布的公告。它是学校理性形象的集中展现,是学校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2.青岛第二十四中学的学校宣言是:
岛城鲜明的现代气息,铸就了我们自信自强的优秀品格,使我们团结协作,勇于竞争。
崇尚文明之风,锻造科学精神,我们甘为奠基者;
磨练坚强意志,忘我求实奋进,我们傲为领路人。
开智慧之门,育国之栋梁,我们一如既往,永不止步;
承文化底蕴,彰当世学风,我们继往拓新,尽心尽力。
传道授业、铸就品格、奠基人生有我们不懈的努力;
学校成名、学生成才、教师成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瞻未来,秉笔写春秋。
我们二十四中将采八方睿智,扬一己之长,努力缔造我们美好的未来——立足师生成长、倡导自主发展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