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细细地读完了这一本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作品《情境教育的诗篇》,从李吉林老师朴实的言语中,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一个小学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走过的二十余载创造性的生命旅程。
读完书之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激情文字,顿生心头。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颇有启发。
“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生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教育学家乔纳森如是说。而在这本书中,情境教学、情景教育、情景课程——从这三个角度向我们勾勒出李吉林老师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勇于直面时代挑战、敢于承担社会职责的智者、勇者、任者风范,从自己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呈现了原生态的“情景教学”。在不懈的追求、探索、实践、思考、构建于创造中,李吉林老师走出了一条浸润于中华文脉的中国教育改革之路。在改革的历程中,她将工作了半个世纪的小学变成了终身学习的大学,变成了搏击困难、创造辉煌的人生大舞台。阅读她那平淡而又饱满的文字,顿时,她已经成了我心中的偶像,同时我相信,她也是我们新时期在广大教育一线上所有教师学习偶像。
看了这本书,很自然的就联系起自己的教学,的确,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学科的确应尽量多地设置多样化的情境来作为教学的外部引诱,潜移默化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且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氛围,在师生都以饱含激情的教学活动中,一节课就不可能不“活灵活现”。由此看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显得很有必要,因为这对于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是个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它也有着使得我们学生生理感官上与心理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
当然,教学情境的呈现应该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但是矫揉造作地胡乱设置似乎也不是可取的,所以,我们不能脱离了生活的实际,而创设的情境应尽量的原生态化或者说是真实化,换言之,就是教学情境设计时综合相关因素,努力做到来于原始真实,又高于原始真实。这样我们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则需要对原始真实材料进行分析、重组,以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和知识。
最后,让我用两句话来写出我此时的最真实的感受:书——原来可以写得这么好,书——原来可以教得如此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