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共青团调研奖——青年自组织和青年社团服务中心建设及其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1-09-23 阅读次数:835
青年自组织和青年社团服务中心建设及其作用研究
    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自愿从事志愿服务的人为志愿者。近年来,我市志愿者协会组织和指导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志愿者精神,推广志愿服务理念,在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形成社会力量动员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 搭建平台,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
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旨在通过网络、媒体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施,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在志愿服务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之间的无缝链 接,建立健全科学化、现代化、效率化、人性化的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
    (一).服务与需求的沟通渠道
    信息化平台为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个体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以及志愿者个体之间的信息发布与获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通过信息化平台,“志愿者有机会为越来越多样化的对象提供服务,同时对象也可以越来越多地挑选志愿组织前来服务,对于服务质量与效益的要求逐渐提高。”
作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协调部门,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承担了我市大型志愿服务活动需求的信息发布工作,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之间,共有4000人次通过这里获得服务需求并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我市目前注册志愿服务队(站)共有111家,目前,这些站点已全部完成在我市志愿服务信息网上的信息化管理。
    (二).评价与激励的有效计量
    “虽然志愿者的捐赠行为、服务行为是不计报酬的,但是它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可忽视。”信息化平台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服务计量工作提供了客观、翔实的依据。“计量志愿服务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计量把目前还是一种隐形现象的志愿服务变成一种可视现象,以便配置相应的资源来支持这种涉及大多数人民的活动。”
据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联合调查(《志愿者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的情况来看,志愿服务还存在“缺乏社会认知”、“缺乏激励机制”等困难和问题。这种志愿服务计量工作将为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提供参考和帮助。计量的结果无论是对志愿服务组织还是志愿者个人,甚至整个志愿服务事业来说,都是极有价值的。
    (三).培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志愿者虽说在从事传承文明、扶贫助困、环保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但其自身还是具有多样性的实际需要。同样据广东省三部门的调查报告来看,志愿服务还存在“缺乏培训提升”等困难,报告指出:“有超过1/3的志愿者是单凭爱心和热情参加服务,但是并不具备帮助对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这样又导致服务项目的‘低水平徘徊’,缺乏社会效益,也无法有效地帮助有需求的人们。”信息化平台则可利用其便捷的网络条件和人力资源优势,为他们提供获得业务水平提升、人际交往、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服务。
    (四).宣传与教育的生动阵地
    经过20余年的不断发展,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志愿服务的品牌已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认知,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普及、参与程度相比尚有不小的距离。如何加强志愿精神及志愿服务理念的深入推广,已成为国内学界的一项研究课题。
信息化平台可以借助现代化、时尚化的技术手段,将志愿者的先进事迹生动的展现出来,并借此推广、宣传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让更多的人关注志愿者、支持志愿者、成为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