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11.9.26
会议内容:各位研修教师进行观课分工
会议主持:郑瑜(研修组长)
会议记录整理:王倩
经历了前期的备课初稿,修改建议、评论跟帖、备课修改,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轮上课。结合我们本次研修的主题:以发展性评价为指导的分层递进式教学策略的研究,带着亟待解决的问题:1.学情分析笼统,缺乏量化。 2.教学目标设计兼顾全体但缺乏针对性。 3.课堂练习欠缺层次,没有梯度。 4.小组活动参与面窄,学困生参与效果低。 5.课堂评价缺乏针对性,未充分调动各层面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本次会议重点讨论如何制定观课维度,设计观课量表以及观课的分工。
郑瑜:我们最近学习的每一个课例都有很细致的观课维度与观课量表,对我们都是一种启发与借鉴。但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因为我们确定的主题更独特。
成长:也不是说更独特,只是不像研修专题中出现的:任务型教学、情境创设、语言运用等维度那么频繁、可操作性强。
王倩:我们之所以确定这个主题,也是与我们学校十二五的立项课题有关,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为课题积攒资源,而且分层施教也确实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点。
郑瑜:那么好,我们就结合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怎么设计观课量表。
卞翠:进行分层教学,我觉得学情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应该综合学生平日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检测成绩等将学生分层,为目标制定奠定基础。
张卉青:对,但这个活不好量化。
王珉:不如我们这样,对于学生层次的定位以微调座位的形式展示,一般我们课堂教学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进行这样的搭配:一到两个优等生、一到两个中上等学生、一个中下等学生,陈老师自己酌量一下,如果四人小组的搭配不太合适,那么咱们就做一下微调,以后英语课四人小组的成员都是固定的,我想这样便于分层施教策略的研究和落实。
陈夏:这个建议很好,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应该有一个试点班,我就在这个班里做一下尝试,看看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张坚:那么我们学情分析就采用刚才王珉老师的建议,就不量化了。
王倩:对,不量化了,操作性不强。那么我觉得我们的第一个量化点应该定位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因为教学目标制定是引领、是先导,目标分层定位了,教学活动设计才有章可循,学生参与活动才有的放矢。
郑瑜:那么我们就分四个角度吧。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情况。
陈骏:分层施教评价应该作为一个切入点。
成长:对,评价语的针对性、评价方式包括评价的分数都是分层的有效体现。
刘美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活动的设计怎么体现分层,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是否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这也可以作为一个点。
袁磊:那么我们另外三个角度就做:课堂评价情况观察记录、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观察记录。
郑瑜:行,那么我们的表格就都从课堂环节入手,几个人一个组,分分工,为观课做切实可行的准备。
第一组:卞翠、陈俊、陈夏,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及达成情况观察记录
第二组:成长、王倩,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观察
第三组:张卉青、王珉,进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观察
第四组:张坚、袁磊、刘美娟进行课堂评价情况观察
郑瑜:我们今天的观课研讨会议非常成功,期待着我们的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