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9-28 阅读次数:597

任务型语言教学从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到现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无论是老师们撰写教案还是进行观课后的评课议课,这个词眼都会经常被提及。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困惑

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实践看,不少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存在着一种跟风现象。一些教师并不完全了解什么是任务型教学途径,却一味标榜自己在教学中使用了这一教学方法,言必称任务型。老师们在教学任务设计的时候,就把教学任务理解为一个练习、一个教学活动。将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单纯课上的任务活动相混淆,想当然的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多一些教学活动,多一些操练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但是没有考虑到参与的形式,学生的主体性有没有得到发挥,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没有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等。因此有很多所谓的大家想设计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并没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实我们课堂改革过程中所提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也有其教学原则和实践操作的要求。

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描述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使教师在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这一先进教学途径的同时,能自主选择多种教学方式提供更大空间。而事实上,这一描述也涵盖了任务型教学法,保证了修订版课标与之前版本在理念上的一致性。

三、任务型教学的可取之处

1. 体现交际活动的真实性

鲁子问教授在研修的过程中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外教到一所中学里,兴奋的给孩子们介绍他从国外带来初次见学生的礼物。这时,一个中国的学生也站起来滔滔不绝的介绍 “This is my pen . This is my bag…”但是,听完了他的介绍外教却傻在那里,因为他实在想不明白学生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们都能明白,孩子们只是证明他会说这几句英语而已,却并没有考虑到说这些话的交际目的是什么?是否存在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真实性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例如我在专题六中开门见山提出本课的教学任务:“Make a school menu”选择的任务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贴近程度较好,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任务去完成,以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2. 突出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是人的普遍心理需要,这种心理需要一旦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去寻觅和追求。任务型教学方式正是利用这一心理需要,有意识地创造一种信息差的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任务型教学不是以某个语言形式作为主要训练目标,而是以一个个任务作为引子,让学生为了完成各项任务而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

4. 加大了语言实践的活动量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很多任务都是通过 pair workgroup work 合作完成的,这样学生的语言活动总量就会大大增加。因此,任务型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例如本节课在任务的驱动下与学生一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的加大了语言实践的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