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拉花》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欣赏多彩的拉花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纸材和剪制手段,围绕如何用拉花运用到生活中,美化自身和环境这一目的进行设计和制作,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的美术实践能力。 一、植根生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程
美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素材是美术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使课堂充满了生气、活力。而这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对学生充满着希望、好奇、乐趣,生活中的玩耍、游戏、随意涂画对于他们来说是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在实际教学中,将现实生活拉到学生眼前,以生动的影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把他们的好奇、求知引进艺术的殿堂。 [案例片段及情景描述] 课堂是这样开头的: 1、老师介绍新朋友花仙子姐姐。(贴出教师亲手绘画的卡通画——花仙子姐姐的图像。) 2、由花仙子姐姐的生日引入拉花,揭示课题。 师:今天呀,正好是花仙子姐姐的生日,老师为了给他庆祝生日party,为她带来了漂亮的礼物,请欣赏是什么礼物?(出示拉花)轻轻一拉,这就是拉花。这些拉花怎么样? 生:很漂亮。 师:为什么漂亮? 生1:因为它上面有很多洞洞。 生2:因为它像弹簧,能拉开。 生3:因为它有红色、黄色、绿色、紫色很多颜色。 师:所以我们就叫它——多彩的拉花。(由此揭示课题并出示板书。) …… 课堂中孩子们听《生日快乐歌》剪拉花,念儿歌剪拉花,踏着音乐的节奏走模特…… [评析] 现代教学,特别是以感染人、陶冶人的情感为主的美术学科,更要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魅力,创设优美而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堂课一开课,我就从一年级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氛围和审美要求出发,创设了活泼、鲜艳、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教学氛围:教师亲切的儿童语言,黑板上多彩的拉花、可爱的卡通图像和活泼的板书设计,以及欢快的生日快乐歌、有趣的儿歌、强节奏的乐曲与美术活动相结合,产生艺术的共鸣,给予了孩子们综合的艺术美。他们享受着、欣赏着这综合的艺术美。而正是这美的感染和熏陶诱发了他们稚拙的初步的审美意识:有孩子谈到了拉花上面有很多洞洞,说明他主要感受到的是拉花的形状;有孩子说拉花有很多颜色,说明它欣赏到的是拉花的色彩;还有孩子说它像弹簧,说明它感知的是拉花的特性——弹性。如此安排,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了他们动手的欲望,而且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二、表现生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新课程
美术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去选择素材,处理教材,组织课堂。将美术与学生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生生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真实的、鲜活的。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技能传授,而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生活学习,要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享受乐趣,放大生活,丰富体验,用艺术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丰富多姿,激发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美术新课程中。
[案例片段及情景描述] 教师示范拉花的基本剪法后,谈到:像这种剪法的拉花还有很多,请看制作图(屏幕展示),每组的小朋友互相探讨它们的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讨论结果: 生1:折的次数不一样。 生2:可折成长方形剪,也可折成三角形来剪。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着《生日快乐歌》剪拉花布置花仙子姐姐的生日party吧。 学生折剪。 师:还有更有趣的拉花等着我们去剪呢!请看这是一张正方形纸,老师在上面画了很多什么? 生:圆圈。(示意图) 师:小朋友们现在就看着这圆圈跟我念儿歌:小转子,转,转,转,一圈一圈向里转,一圈一圈向里剪。继续念,边念边剪。(学生们兴致特别高,很快就从儿歌中悟出剪法来。) 接着学生们进行变通练习——探索用皱纹纸来剪拉花。(充分感受皱纹纸的特性和拉花的弹性) [评析]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多种纸材和剪制手段,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予拉花的折剪活动,并非简单的机械运动,它需要儿童眼、手、脑的高度协调,需要儿童的主动尝试、自我探究、互相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想像、念儿歌、听音乐、举一反三、变通练习等多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方法有力地加强了学生的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赞美生活,激发情感,激活学生丰富新课程
传统的美术教学使我们过多的注重知识和技能,把学生圈在学科中,单调乏味地学习美术,隔断了他们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十分强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激活学生学习、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注重将美术教学生活化,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整合在一起,让他们的心与生活连结在一起。鼓励他们用充满童真的艺术语言表现生活,赞美生活,使他们在描绘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感悟生活的美丑,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发展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案例片段及情景描述] 学生剪完拉花后,老师让小组评出优秀作品,又让全班学生口头评述。 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剪的蓝色的拉花,因为它颜色好看。 生2:我最喜欢那绿色的拉花,剪得很长,可以用来做夏天的窗帘。 生3:我最喜欢那个像电话线的拉花,它可用来做电话玩具。 …… [评析] 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欣赏、评述”则是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学生在评述中,已经简单谈到了色彩(蓝色、洁白……)、造型(像什么)、用途(可以做电话线、窗帘……),这其实是从美术的专业角度和人文角度去评价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学生通过感受、欣赏、评价获得审美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美术素养的形成过程。 四、走进生活,积累知识,激发学生发展新课程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但是现在的一些家庭现状和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接触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他们缺少一种有目的地观察生活的意识。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我们应尽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了解绚丽多姿的生活世界,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营造生活的乐趣,品尝生活的快乐,让他们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表现生活。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高楼大厦、红花绿柳、亲人朋友……生活中的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生日、上学、郊游、过节……这些都可以用画笔将它记录下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世界,引发他们的思维,激活他们的潜能,从而促进新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案例片段] 师:(满怀激情)这些漂亮的拉花用处可多着哩,(屏幕展示)请看,它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校园,布置我们的生日会。那你想用这些美丽的拉花来做什么呢? 生:做鱼;做裙子;耳环、手链、项链;披肩、围巾;战袍;袈裟;……(多么丰富的想像力,多有个性的设想。)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就把你的想像变为现实吧。 学生动手设计。 [评析]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首先应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因为个性是创造的第一生命力,保护了个性就保护了创造。因此我尽量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怎么想就怎么做,自由地设计、创造。学生们面对如此漂亮的拉花,心情无比的振奋,再加上老师满怀激情地引导,更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和创造中。每一个孩子都设计得与众不同,每一个孩子都创造得新颖独特。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和“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学生们把拉花设计成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提高了拉花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体现了美术课特别是美术课作为艺术课和文化课所独具的艺术含量和文化含量。它之所以区别于劳动课,原因就在此。
五、展示表演,发展综合的生活实践能力。 [案例片段及情景描述] 师:孩子们,花仙子姐姐的生日会马上就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就穿上你漂亮的礼服,带上你亲手做的礼物,和花仙子姐姐一起来分享我们成功的快乐吧。(播放音乐) (孩子们欢跳着蹦到讲台上,踏着欢快的乐曲,尽情的表演,他们把拉花的用途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披着“战袍”扮着威武的将军;有的披着“袈裟”扮着虔诚的小和尚;有的手捧洁白的哈达扮着热情的藏族姑娘;还有的披上庄重的晚礼披肩正彬彬有礼的参加生日晚会呢;……他们还用拉花为花仙子姐姐布置生日会。) 课堂在此进入高潮,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欢快的表演中,尽情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和艺术的感染。 [评析] 综合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特点,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美术与生活联系就是综合学习的其中一个领域。 为了凸现美术是“生活的美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美术情感,帮助学生认识美术学科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自觉美化生活的能力,我充分加强了美术学习的多元化,拓展了美术学习的空间,将美术与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学生用拉花打扮自己,布置生日会,其实就是用拉花来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就是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由此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达到美术学习的最终目的。 如此让学生用心, , 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术,再用美术来服务生活,从而有力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设计意识和创造意识,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综合的生活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