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的课堂。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由讲解者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条件和信息,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一支粉笔,一本书就讲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社会的日益临近,信息媒体的广泛应用,在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就日益显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操练和辅导。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枯燥无味的语言,落后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兴趣的发挥,影响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再者,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文化载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学英语,仅仅是从书本上了解到一点有关外国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习惯,与新课程大纲要求:“要接纳外国文化内涵”相差甚远。新世纪人才的规模要求英语教师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以及蕴涵的国外文化财富,去打开通向他们未知领域的世界之门,这是保持我们民族文化优秀精髓、吸取文化有益万分之需。那么如何利用英语这一教学阵地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呢?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活泼地主动参与呢?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到知识,交际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是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就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帮助。
一、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声像并茂,形式活泼的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展现新颖的课文讲解和练习,呈现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除了应用教学课程软件外,还可选择一些辅助材料,利用电影、VCD、录音机以及网上资源自制教学课件,来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达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在创设学习环境上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多彩的颜色、逼真的声音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掌握知识,避免了学生在紧张气氛下的被动学习。
下面以牛津小学英语《A Christmas Party》一课为例,采用视听并茂的手法,创设Christmas Day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圣诞节的节日气氛中。课前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集到很多有关圣诞节的资料,特别是对它的来历和最主要的特色的描绘,以及把它的图片下载到课件上,配上了一段优美的外国音乐。一开始印入学生眼帘的是圣诞节那天人们通常的活动场景,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The teacher asks: What Festival? 学生回答:Christmas Day打出课题“Christmas Day”。这生动形象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对话无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都进入了最佳状态,这时引出所学课文,将书上的重点句配上适当的图片和背景音乐,来突出重点和难点,此课的几个重点句和难句为:①What do we need?②What do you need for Christmas Day?然后出示圣诞节的现场让学生在节日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这一课。最后播放一段情景片,拓展其想像的空间,启发思维,引起表述,要求学生在看和听后简述画面大意,提高他们听说能力。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观察叙述,对课文的认识评价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能够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对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获得丰富具体的体验。
二、给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
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的主要教学思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个别、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也为教师的教提供了最佳环境,在这环境中学生可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策略自我控制学习进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也可将学习过程转移到校外的广阔世界中,在网络条件下,学习资源则更为丰富,学生利用控制台主机或服务器上的资源也可入校网式Internet上获取学习资源。这种网络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学习速度,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材料。学生是信息的加工者,再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媒体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学生用以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工具。当然在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导航,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向他们介绍各种有特色的英语学习网站,教师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发E-mail与教师进行交流,用英语向教师提问,教师可将近期学生在练习上的错误以及分析和练习题粘贴到布告栏上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学生随时校对操练,学生同时也附上答案,以此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及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
再例:讲述圣诞节的那一课,我们知道圣诞节就是外国的过年,学生很好奇
引出新课 通过录像放映圣诞节的场面提出要求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新授课文 课文讲解(教学软件以及网上下载的资料) 多媒体教学网络课文教学光盘、图片、自制课件。 就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与提问。 按教学进度学生提问或回答。
分组学习 用图片给出话题,以二人、四人或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多媒体网络教室、视频展示台,点拨、指导、加入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内涵,延伸意义:即合作精神 提出不同的见解,建议、以及课文上不懂的部分。
归纳总结 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与之相关的特别圣诞节 的录像 进行分析、总结,本课的内涵、评析学生中外过年的差异。
网络学习 中外过年的差异信息 多媒体网络系统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性 上网收集资料,充分享受网络资源。
课外拓展 自觉了解更多的知识、巩固现有的知识。
注:另一节课,评析谁收集的信息最多,进行资源交流共享。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网络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空间,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网上可一起探讨同一话题,共同收集,分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比课堂师生之间的讨论更加平等、轻松、和谐,减轻了学生学习时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讨论问题的同时,为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提供了机会,为了进行交流,学生又不得不依靠这些技术在此阶段上都得到了综合运用。同时,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利用网上交流工具(BBS,Netphone,聊天室)可用于句型教学训练,首先将所教句型使用的地点和场合用数码相机拍下,并在网上播放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帮助每个学生正确理解使用句型。然后让一个学生与事先拍下的情境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面对不同的场景,或是在聊天室与他人用英语聊天等等,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也可设计恰当的“关卡”只要练习过关,就给予“Good”,“Great”,“Clever”,“Work harder”“,Don’t drop, OK?”等,或不时地跳出一张可爱的小脸,并配上一段动听的音乐,进行结分,使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机器对话。这不仅可以达到理解和掌握句型的目的,还能使他们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使中国人学的英语不再是“哑巴英语”了。这得益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的优越性——人机交互性。
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省时、牢固、富有成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这种教学无疑是最佳方法之一。它可以创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图形、影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进行合成、链接,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以景激趣,创境激情,引动激动,导训激活,启思激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动中练、动中习得语言技能,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愉悦的体验和感受,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