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第二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20-03-06 阅读次数:2426

本学期,学校以区教体局20个重点项目为依托,进一步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坚持立德树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着力优化育人环境,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把握德育的温度,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动以“班主任组”为特色的全员育人模式向纵深发展。本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例会,总结经验,交流心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鼓励班主任创新开展工作,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综合素养,在全员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上,融合开展“班级教导会”制度,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帮扶和指导,为实现学校育人目标、推动学生自信、从容成长搭建了更加坚实的平台。

2. 建立了家委会驻校办公机制,充分发挥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每月组织一次家委会例会,进一步发掘各年级家委会的家作用;家长志愿者继续坚持每天早、晚在校门口护导;协助班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传达室旁边设立了家委会办公室,家委会驻校办公,参与学校日常工作,协助学校、班级管理,成为德育管理队伍中一支闪亮的生力军。邀请专家给家长讲座,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深入开展家校交流,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配合,进一步形成了家校合力。

二、增大德育力度,以项目推进德育工作开展。

1.开展德润一生项目,认真组织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推动了学生良好素养的养成。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落实传统和现代节日课程。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团日活动,为新一批团员隆重举办入团意识,深入社区开展学习习总书记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等。深化仪式教育,培养有担当有志向的新时代青少年。利用校班会等载体,扎实开展了“尊重他人、学会合作”活动。定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礼仪教育等讲座及活动,及时对心理特殊的学生给予了科学有效的咨询辅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进一步开展家庭困难学生的摸底调研工作,并结合上级部署,开展各种形式的帮困助学活动,积极落实为低保学生发放救助金、捐赠工具书等工作。

2.以海明德项目为抓手,组织开展海洋研学活动。为进一步落实《市南区推进海洋教育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海洋+教育”,充分发挥我校“前海后湾”的地理优势,认真开展海洋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我校海洋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海洋研学活动。本学期组织了两次海湾大讲堂;与青岛海事局签订共建协议;先后三次组织学生到青岛海洋技师学院菏泽路校区进行了海洋研学活动;举行了学校第二届“海湾杯”海洋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与认识广阔的海洋,丰富了海洋知识。

3.继续抓实艺海探航项目,进一步丰富学校社团活动,重视学生的特长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认真贯彻和落实大课间活动,保证每天活动一小时。进一步提高跑操、广播操、健美操及眼睛保健操质量;继续开展了合唱、健美操、排球、足球、创客等社团建设,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社团组织中。组队参加了青岛市排球比赛,我校男排再次卫冕冠军;女排获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校健美操队在市南区健美操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进一步推进学校艺体工作稳步发展。

4.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规范落实上级部署,深入开展平安校园项目工作。结合学期安全教育日等,定期组织干部、教师、学生进行了“安全隐患大排查”。 每月定期开展一次“防灾减灾”防震、消防等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巩固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各班级确定班级安全责任老师、安全委员,督促各班进行常规安全提醒和主题安全教育日学习活动,整体推进了安全教育平台的有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安全学习意识。

三、挖掘教育的深度,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 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由学生会干部担任日常班级量化管理的主要执行力,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同时也作为学校管理的有益补充。

2.以劳动助成长项目为依托,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学校本学期认真落实教育大会的精神,开展了“晒晒我的家 我是庭院小能手”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渗透于课程、活动、社团,积极开发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建立劳动实践岗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与家庭、社区一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