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体验助力成长

发表时间:2020-10-10 阅读次数:2411
 我校一直认为,落实德育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同时,让家长也参与到学校活动中,进行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因此,我校多年来致力于体验式德育的探索与实践,并且摸索出一条基于我校校情,由单纯主题活动体验延伸到德育课程体验,由学生体验延伸到师生、家长共同体验,由学校教育体验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家校合作体验的“体验式德育”之路,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
一、体验于课程——“梦想课程”帮助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2013年,由市南区教育局提供机会,我校接触到“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了解到了“梦想课程”。 最早,打动我们的是梦想课程的理念:“帮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自信、从容、有尊严”这不正是我校孩子特别需要的吗?学校在新的三年规划中提出了“提供适合人的发展的教育”的理念,梦想课程的理念和课程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支撑。这一年开始,“梦想课”成为我校正式的德育课程之一。目前学校正式成立了梦想课程教研组,将梦想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之中,进行规范的课程管理。本学期我校所开设的25门校本课程中,有8门梦想课,占全部校本课程的32%。
在梦想课堂上,老师不再纠结于学生的“短板”,而是努力帮助所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所长”,老师们开始主动修正自己的人才观、分数观,从教的心态更加自信、从容。更为可喜的是,梦想课大大改善了师生关系,甚至家校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信的学习状态由梦想课蔓延到传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升了。 
二、体验于社会实践——“社会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公民意识、责任意识。
我校充分发掘《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手册的功能,根据我校学生情况,编印了我校自己的《社会课堂参观手册》,选择了25家社会场馆作为我校社会课堂参观学习基地。为了保障学习效果,《社会课堂参观手册》中为学生设计了参观前知识储备、参观后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以及参观效果测试题。我校还与骆驼祥子博物馆、康有为故居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纺织博物馆、邮电博物馆签订协议,建立了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学校派出学生在假期到这些场馆做志愿者,学生的表现赢得了外地游客的高度赞扬,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奉献社会的公民意识得到了增强。
我校作为全市首家进行大规模、有组织、成序列的对全市博物馆进行社会课堂参观活动的学校,该项工作得到青岛市文明办的高度肯定,市文明办两次带领外省考察团到我校调研学习。我校也荣获了青岛市文明办颁发的“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先进学校”称号。
三、体验于家校合作——“引导式”家委会大会搭建起家长参与学校工作平台
我校家委会共分五个职能小组——学业监督小组、德育活动小组、心理教育小组、膳食管理小组、文化宣传小组等。各组成员按照职能广泛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比如开展的德育特色班展示活动邀请了德育活动小组的成员参与并担当评委;学业监督小组深入课堂听课,收集家长对于学生课业的意见建议,协助教学部门完善相关制度等。
今年的家委会大会,我校大胆采用了“引导式”会议模式:会场不再有主席台和听众席之分,参会的家长和干部教师代表随机分组,围圈而坐,大家通过对“我对上学期学校的哪项工作最认可”和“新学期我还希望学校在这方面更重视”两个问题的思考,梳理出公认的学校新学期的工作重点。其实,会议梳理的重点与学校以往工作并无多大不同,是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家长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与理解,家校合力更加有力了。

体验式德育,受益的是家长、是教师、是学校,更重要的是学生。我校将继续在“体验”的道路上探索、创新,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我校“提供适合人的发展的教育”这一目标努力前行。我们期待也坚信,在三年学校教育看不到的未来,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自信、从容、有尊严” 的成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