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24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发表时间:2020-10-15 阅读次数:1168

为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五大攻坚中发起新攻势,落实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德育项目,总结弘扬学校立德树人优良传统,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和新途径,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以海明德”一体化体系,深化新时代“以海育人”品牌,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情学情分析

1、学校位于市南区西部,学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成绩参差不齐,思想意识情绪波动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无兴趣,无动力,无目标,不文明、不道德的不良行为习惯多,自控能力较差,令家长头痛,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有一定的爱好特长,民主意识,平等意识非常强烈,可塑性还很大。因此,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更需要进一步强化。 

2、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妒忌心理,难以接受批评的虚荣心理和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这部分学生也需要予以指导、关注。 

3、经过多年的常抓不懈,学校已基本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但教师个体发展仍不平衡,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仍要加大,管理责任更需强化。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观念

4、培养家长满意、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实施路径 

(一)围绕四个“坚持”,持续优化思想品德教育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牢固树立德育首位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重点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爱校教育。学校结合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等重大节庆活动,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推动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二是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全体班主任认真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领会文件精神要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2.坚持夯实学生常规管理。一是实现常规管理再上台阶。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加强学生安全常规管理,正常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量化评比。二是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本学期将继续加强班级自主管理,细化文明礼仪规范,教导学生用文明的行为举止、合理的礼仪待人接物,使校园文明氛围更加浓厚。

3.坚持班会课思政教育。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班会课作为学校立德树人主阵地。一是整体规划班会课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政治素养,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二是统筹推进班会课课程内容建设。初一年级围绕“养成教育”、初二年级围绕“学业规划”、初三年级围绕“立志成才”开展系列德育活动。

4.坚持提升德育队伍管理水平。一是创新全员模式,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学校着眼于“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的理念,在初一年级试点“成长育人联合体”,将相邻班级组成联合体,每个联合体配有4-5名育人导师,教师在联合体内部通过师生双向选择进行有效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联合体内得到成长。二是继续探讨、深化全员育人模式的探索工作,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德育队伍。本学期将组织班主任学习沙龙,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开展“每一个班级都精彩”优秀班级创建活动,提高班级建设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优化学生会竞选制度,吸纳2019级新一届学生会成员,提供多方位的展示和提升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继续明确和强化学生会组织职责,全面协助学校常规量化管理和大型活动服务,提高当场检查、当场反馈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有责任心、敢作为敢担当的学生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校内志愿者制度和学长团制度,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围绕四个“推进”,持续优化“以海育人”品牌

1.推进实践教育活动。一是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志愿服务。充分利用云南路社区教育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共建活动,梳理暑期云南路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将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科普馆的活动做久做实,并努力将该活动打造为我校学生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二是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做好科技资源与学校常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意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活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三是抓好劳育之魂,实施“劳动助成长”育人项目。继续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加强校内统筹,整合统筹各类社会资源,从“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三个层面,通过实践、体验、服务、竞赛、讲座等不同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提升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效。

2.推进海洋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教育活动,实施“以海明德”德育项目以及“海洋研学实践”教育项目。力争本学期内开出海洋知识专题讲座四次以上。组织筹备第三届海洋知识竞赛,继续组织“海湾行”海洋主题研学活动。

 3.推进安全教育活动。一是多管齐下,强化安全意识。继续扎实做好安全教育平台工作;利用校班会时间进行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校园欺凌、防火等安全主题教育,抓住11.9活动以及安全大检查等活动契机,组织教师、学生查找“身边的不安全因素”,重整改、抓落实;继续开展社区、民警联席活动,为教师、学生提供近距离学习消防安全、防暴反恐等专业安全知识,提升安全自救意识。各年级要盯紧个别特殊学生,严防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安全应对能力。学成中心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安全应急逃生演练,巩固提高师生的应急避险能力;继续开展社区及警民联席活动,为教师、学生提供近距离学习消防安全、防暴反恐等专业安全知识的机会;继续加强上放学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定期组织干部、教师、学生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查找“ 身边的不安全因素”,重整改、抓落实。继续扎实落实安全教育平台工作。

4.推进“十个一”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的精神,将 “十个一”总体要求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探索特色经验,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成果,让每一位学生立足基础,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养成习惯,受益终身。将“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一本书、一篇日记、一次劳动、一支歌、一首诗、一次演讲、一次研学、一次志愿服务”十个一项目转化为学生素养提升“七项工程”,与学校特色发展理念相结合,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学校课程体系相结合,与学校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努力形成24中特色育人成果。

(三)围绕四个“提升”,持续优化学生品格素养

1.提升学生社团品质。一是切实加强社团指导。大力推进社团管理制度化,出台《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明确初中三年社团活动要求和目标,组建指导教师团队,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开展社团活动展示。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成果展示活动,让歌声洋溢校园,用画笔描绘梦想,鼓励编制社团活动课程,鼓励社团走出校园,高端发展,真正实现社团课程育人目的。

2.提升学生卫生防疫意识。一是加强对学生卫生与健康的教育,将疫情防控常态化。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工作和对学生卫生习惯养成的教育,加大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降低发病率。二是认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活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要特别重视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及时对心理特殊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辅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3.提升综合评价引领作用。一是注重科学化教育评价,实施“教育综合评估”项目。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及多元评价队伍,完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继续做好班级量化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对班级建设的导向引领作用;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参与其中,避免出现班级工作与考核工作“两层皮”现象。二是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通过专家讲座、走近大师、校友访谈、主题班会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自我提升创造条件

4.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学校将继续抓好家校共育,实施“家校育人共同体”建设项目。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进一步增强德育教育的合力。本学期要重点组建好2020级家长委员会,同时继续实行家委会驻校办公机制;继续开展上放学期间教师校内、家长校外联合值勤护校护学活动;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家教征文、班主任家访等活动,深入开展家校交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掘学区内的德育工作资源,为深入开展德育工作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打好基础。

四、条件保障

1、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署,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2、学校严格推行“一岗双责”制,使每一位教师明白自己既是教育者又是教学管理者,期末对每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考核其成绩将纳入到考核评估之中。

3、学校定期开展“德育工作者素养提升”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青岛第二十四中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