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方面的事务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又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这同样需要教师付出许多时间与精力。作为教师发展的主要指导者——学校,都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但这些工作如果不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风调雨顺”的环境,势必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我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时,倡导和谐文化,注重有效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激励,一股源头活水
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如此,要想使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学校就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起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为了鼓励教师加速发展,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特级教师沙龙”活动是我校激励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学校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邀请特级教师徐斌、刘寿华作为召集人,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活动。“特级教师沙龙”活动有别于常规的教学研讨:在咖啡的芬芳中,老师们就特级教师抛出的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也不追求统一的见解,大家享受的是交流中得到的启迪与激励。有时,特级教师会为老师们做“读书推介”,然后老师们再交流些自己的读书心得。在交流中,老师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读书氛围。这样的氛围正是对教师发展的最好激励,使老师们都迫切地希望不断提升自己。
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是我校激励机制中的又一重要部分。比如,在论文发表方面,学校按文章发表刊物的级别为教师计分,使其量化,并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每学期,学校都会依据教师们取得的成绩,评选出教科研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激励。
有了这样的激励制度,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就会源源不断。这保证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保证了校本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严格,一缕早春寒风
日常教学工作琐碎而繁重。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在自我发展工作上难免会有所松懈。这需要学校有更多理性的指导,温暖的关怀。理性的指导并不是给教师出难题,更不是打消教师的积极性,而是从科学的层面上指导教师克服众人惯有的惰性,保证教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我校,常规业务学习活动都有严格的考勤制度。比如,学科方面的听课研讨活动均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同一学科的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师训处从教师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师练习书法,也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定时完成一定的练习量。学校执行这些严格的制度,就如同一位老师严格而理性地指导自己的学生一样,是切实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的。
除了严格的制度保障,我校对教师个体发展状态也很关注。当教师出现发展状态上的波动时,师训处的相关指导者就会与之交流。这种交流有倾听与指引,更有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理性的要求并不等于冰冷的命令,相反它充满了关爱的温情。这些严格的要求,都是从最有益于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的,能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接受。即便是批评意见,也如吹面不寒的和风,激发教师不断向上。
规划,一条理想之路
每个人的发展都是需要规划的。科学的规划可以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合理,更为迅速。为此,我校师训处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指导他们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比如,青年教师可以规划自己三年内努力获得“教坛新秀”的称号,而骨干教师可以争取三年内成为“学科带头人”。这份三年发展规划,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是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需要努力,却并非遥不可及。有了理想的呼唤,有了清晰的规划,教师的发展也就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一个人的发展必然是在自身内部需求与外部环境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教师忙于日常工作,很容易将自身发展的工作置于次要位置,此时,便需要指导者学校适时地关注与提醒。结合三年发展规划,我校师训处在每季度结束时,就会指导教师进行每季度的发展对照,即将三年发展规划的目标细化到每季度去落实。这种细化的指导,使教师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保证了最终目标的顺利达成。
总之,在进行校本培训时,如能激发起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同时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每一位教师必定能得到最和谐、最有效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