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学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没有计算能力,就谈不上学习数学。
纲要上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要做到正确,就要掌握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及基本的计算基础。要做到迅速,一是熟练,二是灵活。正确、合理、迅速、灵活是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全面要求。
例如:计算6+6+6+4+6,学生有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6+6+6+4+6 (2)6+6+6+4+6
=12+6+4+6 =6×4+4
=18+4+6 =24+4
=22+6 =28
=28
(3)6+6+6+4+6
=6×5-2
=30-2
=28
三种做法都达到了正确的目的,但从计算的过程可以明显看出,第二、三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快,反映学生注意观察题目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又如:计算275×4

③275×4 ④275×4
=(250+25)×4 =(300-25)×4
=1100 =1100
⑤275×4
=11×(25×4)
=1100
同样可以看出,采用后三种方法计算的学生,不仅正确计算出结果,而且思维灵活、能力强、计算迅速。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意计算的结果,还要注意计算的过程。数学的计算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要指导学生能采用巧妙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另外,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估算和验算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