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在学生诸育发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同时,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是经省重,市重选拔后余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差,思想素质差,其中致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家庭原因。据我们实际调查了解,我校特异家庭学生所占比例高一为28.2%,高二为20%,高三为25.8%,全校为25.5%。这样,全校四分之一多的学生是特异家庭的学生。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一些孩子,由于欠缺亲情和关爱,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导致他们心理失衡,性格怪异,思维反常,行为失当,其中部分孩子甚至产生了厌世,厌学心理。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因此,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一)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认识与理解。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本性和发展动力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生观。在教育实践中,这些不同的观念对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是把学生看成不治不老实的捣乱分子,还是看成他们都是有自尊心,上进心的可造之才;是把他们的顽皮和违纪行为一律看成是本性的顽劣和品行的恶劣,还是看成偶尔的过失和成长中的问题;是把学生看做是可以任由教师随意摆布的附属品,还是看成独立自主的发展主体,这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观。因此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 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忽视了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忽视了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其结果,使学生在受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愉悦体验,其独立个性,主题意识和创造精神也受到了严重摧残。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价值。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在不同的方面只要能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都可以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只用考试分数这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可能把许多有前途的人才视为不合格而把他们划入另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
(二)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即教育应该使学生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应能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竞争,学会适应,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意味着反映教育质量的指标应该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各项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人才观是对人才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当前教师的人才观必须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树立人才标准多元化的观念,克服单纯以“分”取人的倾向。
2. 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观念,克服以“老实,听话”来评价学生的倾向。
3. 树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观,克服“门门优秀”“一刀切”的评价倾向。
那么如何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体现教学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是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实施途径。教学心理卫生原则包括积极情绪原则,成功体验原则及民主自治原则。
(一) 积极情绪原则
积极情绪原则要求教师本身要有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感染力,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诚,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中的趣味性,愉悦感及满足感。
落实这一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 创造亲切的心理气氛
2. 通过亲切的表情给予学生充分赞扬
3. 给予充分的问答机会,并耐心倾听
4. 教学方式,方法直观,形象,丰富多彩,趣味性强。
(二) 体验成功原则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成功体验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正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核心要素,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验,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当前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使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失败者的地位,尤其是我校广大学生,他们是经省重,市重层层选拔后余下的,因此很容易感到自卑,形成一种失败者的心态。针对这样一种现状,只有从转变学生心态入手,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才能探索出一条培养成功者的新路。
1.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以皮格马利翁命名的神奇的期望效应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对此我感触很深。
那还要说到我刚刚送走的上届学生。记得九八年我刚接手这个班时,不少教师说这届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将来不会有出息的。我没有听那些话,而是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我相信我的学生各个都是好样的,中考的失败只是说明他们跌了跟斗,并不代表他们永远也爬不起来了。只要我们教师相信他们,对他们有信心,他们是完全可以获得成功的。所以,我满怀信心的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去。我也告诉我的学生,老师相信他们,愿意帮助他们共同走向成功。正是在我的这种积极期望和要求下,学生对外语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学习外语的热情和动力,从而使外语学习更加有效率。在各项考试中,外语成绩明显高于其它同类班级。
2.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自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我校学生现状,在教学上我们采用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减少学习中的挫折感,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确实有所提高,从而增强自信心。在课外,我们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让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有机会在其它方面显示自己的专长,从而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3.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于评价目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
今年开学初,我班新转来一位女同学,头发烫成爆炸式,并且染成黄色,衣着也很前卫,说话一股江湖大姐的味道,各科教师见了都不免皱眉。我侧面了解了一下,据说学习成绩也不好。在第一节外语课上,我见她听的很认真,就势提了一个问题,她回答的正确而完整。我抓住这一“闪光点”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她很高兴。接下来的几节课,她都认真听讲,并且积极回答问题,尽管有时答得不对,我也从不批评,斥责,而是加以耐心地引导。几节课后,她主动找到我,和我说她基础不好,不知该怎么办。我看到了她内心渴求知识,渴望成功的心理,一方面在学习上循循善诱,一方面对她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加以充分肯定,使她不断增强信心,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她的着装,发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看着眼前这个乖巧,懂事,聪明,好学的学生,教师也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
正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成功的体验,改变了学生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使他们恢复了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树立了积极的理想目标,有了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挫折,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
(三)民主自治原则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常常同课堂心理气氛密不可分。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妙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理想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应该是好学上进,认真求实,积极主动,热烈活跃,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等等。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和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
2.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和援助
3.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
4.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