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管理的方法
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国外主要用控制论、信息论来研究体育教学评价。但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多数是定量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全面、准确地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体育教学管理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法:通过对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和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评价的方法。常用的有自然观察法和选择观察法两种。
2. 检查法:通过看课,查阅与评价有关教学活动的资料,深入分析并作出评价的方法。检查法可分为单项检查法和综合检查法。
3. 调查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与师生和管理人员交流情况,了解教学活动的状况,获取大量实例和可靠的数据,然后分析作出评价的方法。
4. 量标法:用数理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衡量教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方法。即依据原定的教学计划,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定的分数和等级,然后综合其各项评定的结果。这种方法既可用于他人评价,也可作为自我评价,是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方法有指数法、等级法、统计法等。
5. 追踪调查法: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来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特别是评价外部效益的一种方法。下面是体育教学评价图。学生对教师和体育课的具体评价指标和内容仅供参考(见表4-4、表4-5)。
表4-4 学生对教师评价表
教师姓名: 日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
根 本 不 同 意 |
不 同
意 |
略 微 不 同 意 |
略 微 同 意 |
同
意 |
十 分 赞 同 |
完 全 赞 同 |
|
课程编号及章节: |
|
1. 该教师在该课程上有较深的造诣 |
|
|
|
|
|
|
|
|
2. 该教师十分热衷该课程 |
|
|
|
|
|
|
|
|
3. 该教师对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准备 |
|
|
|
|
|
|
|
|
4. 能够合理地分配课时 |
|
|
|
|
|
|
|
|
5. 能够很好地举例说明、示范动作规范 |
|
|
|
|
|
|
|
|
6. 教师在课堂练习时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
|
|
|
|
|
|
|
|
7. 对难做的动作能够由浅入深地讲解 |
|
|
|
|
|
|
|
|
8. 十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提出的问题 |
|
|
|
|
|
|
|
|
9. 能够真诚地帮助学生学习该课程 |
|
|
|
|
|
|
|
|
10. 学生能在教师的解答中受益 |
|
|
|
|
|
|
|
|
11. 能够鼓励和激发学生学好该课程 |
|
|
|
|
|
|
|
|
12. 学生能够从该教师的教学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认识 |
|
|
|
|
|
|
|
|
13. 能够按时上、下课 |
|
|
|
|
|
|
|
|
14. 很少缺课 |
|
|
|
|
|
|
|
|
总的评价:较差 __________ 一般 __________ 较好 __________ 很好 __________ |
|
注:根据个人不同标准要求,在空格中画“√ ”表示。
表4-5 体育课评价内容及标准
分类 |
内容 |
评 价 内 容 |
评 价 标 准 |
实得分 |
教 师 教 学 能 力 ︵ 35 ︶ |
教学准备 (6) |
任务具体、明确、切合实际,教材重点突出,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恰当,场地、器材分布合理 |
好 (6) |
较好 (4) |
一般 (3) |
较差 (2) |
|
教学方法 (8) |
示范动作正确,站位适合,讲解简明扼要,术语准确,口令响亮清楚,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措施有效,循序渐进,照顾全面,区别对待,反馈及时 |
效果好 (8) |
较好 (6) |
恰当 (4) |
较差 (2) |
|
教学组织 (6) |
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安全措施落实,结构严密紧凑、灵活多样,能控制全局,调动队伍合理 |
好 (6) |
较好 (4) |
顾此失彼 (3) |
松散混乱 (2) |
|
教态仪表 (5) |
着装整齐、清洁、端正、严肃,和蔼可亲,以身作则,力求对学生起到陶冶作用 |
好 (5) |
较好 (4) |
一般 (3) |
较差 (2) |
|
辅导帮助(5) |
保护帮助得法,纠正错误及时,辅导方法合理有效,应变能力强,对学生耐心细致,能使干部起助手作用 |
合理有效 (5) |
较合理 (4) |
一般 (3) |
较差 (2) |
|
思想教育 (5) |
能结合课的内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正确果断地处理问题 |
好 (5) |
较好 (4) |
一般 (3) |
较差 (2) |
|
三基掌握程度(20) |
新授教材(10) |
完成动作35%~45% |
45% (10) |
40% (8) |
35% (6) |
30% (4) |
|
复习教材(10) |
完成动作55%~65% |
65% (10) |
60% (8) |
55% (6) |
50% (4) |
|
各 项 生 理 指 标 要 求 ︵ 30 ︶ |
学习态度(6) |
注意力集中,主动积极,自觉锻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 |
多数学生 (6) |
较好 (5) |
一般 (4) |
较差 (3) |
|
意志情绪 (5) |
具有进取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情绪饱满,欢快活跃,喜爱锻炼 |
(5) |
(4) |
(3) |
(2) |
|
师生关系(4) |
师生关系融洽,同学间互相协作 |
(4) |
(3) |
(2) |
(1) |
|
平均心率 (7) |
120~160次/分 |
150/160 (7) |
130/140 (5) |
110/120 (3) |
90/100 (2) |
|
强度指数 (7) |
1.4~1.8 |
1.7/1.8 (7) |
1.5/1.69 (5) |
1.4/1.49 (3) |
1.3以下 (2) |
|
生理曲线 (8) |
符合学生生理活动规律(脉搏逐步上升,逐渐下降,课后5~10分钟脉搏基本恢复正常) |
常峰 (8) |
(6)
|
(4)
|
晚峰 (3) |
|
练习密度 (8) |
25%~35%(不超过40%) |
31%/40% (8) |
26%/30% (6) |
21%/25% (4) |
20%以下 (3) |
|
教学有创新 |
|
|
|
加 分 |
|
|
|
扣 分 |
扣分:超时,出现伤害事故 |
|
|
六、激励管理法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指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也是管理者经常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即通过精神和物质条件的激励,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挖掘人的工作潜力。激励也是体育管理中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