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
 
“三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流程
学科:  体育                   集备组长:亢晓璀
教学流程图:
兴趣导入——科学热身——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游戏竞赛——身心恢复
教学流程具体表述:
情趣导入
创设情境,通过提问足球明星等启发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鼓励学生超越足球队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热身
使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通过利用有限的场地和丰富的模仿跑,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专业技术。还能使身体各关节和肌肉达到充分的热身效果。然后进行足球操活动,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自主体验
在这个环节当中,我从熟悉足球球性开始,然后进行一步一运球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加快节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设问、启发、引导、激励、评分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进行练习。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一跑一运球的练习,体验动作要领与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游戏,在游戏中练习,在玩中学、学中玩。营造团结合作、友好关爱的氛围。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多种手段,充分体现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愉悦身心,让学生不同程度的得到自主、互助、共进,合作的体验。使学生在合作与探索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直线运球的基本动作。教学中注重启发—诱导—激励,让多数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发展和提高。
游戏竞赛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游戏“足球大比拼”,使学生通过游戏竞赛来巩固、提高本节课所学到的足球直线运球的基本动作,以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
身心恢复
教师通过放松操的形式达到恢复效果,师生畅所欲言增进师生感情在愉快的课堂中结束本节课。
课例呈现:
【教学内容】
足球直线运球游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足球的直线运球。
2、发展学生灵敏素质、身体协调能力。
3、培养学会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直线带球跑
 
【教学难点】
运球时脚多接触球
 
【三维互动式说明】
学生与多媒体互动:
播放动感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与学生互动:
1、进行详细的讲解。
2、采用语言激励。
3、找出个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调动情绪。
学生与学生互动: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绪导入
1.课的常规:班长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2、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创设出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本课的目标、任务,并能提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环节评价:1、看学生队列队行是否整齐、听讲是否认真。2、四排进行对比,表扬迅速站好的队伍。】
 
二、科学热身
1.跑步练习:急跑急停。听到口令后迅速停止模仿老师喊出来的名称。
   教师要讲明练习方法;教师要参与进去;
2.足球操
  学生按照方形站在自己的点上进行做操。
环节评价:1、采用语言鼓励,并找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三、自主活动体验
1.教师讲明活动方法,学生自主练习踩球
2.踩球15秒计时,教师计时
3.两脚左右靠球 ,并推选出两名踩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
4.脚背触球,教师组织阶段性小结、展示、点评。
5.一步一运,将球放在脚下,学生走一步运一下球,不准跑,到后迅速把球停住。教师要讲明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提示注意安全,挑出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最后阶段性小结。
设计意图:1、教师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和教师评价奖励的方式,给予每组展示的同学的小组加分。2、教师用语言强调并特别表扬学生给予小组加分,通过学生展示让学生互评给予加分。】
 
四、互助探究学习
 1、学生自主练习加深运球的方法与动作,一跑一运,到线后迅速停住球 。教师在旁边示范,提醒注意安全,并总结优点和缺点。
 2、通过小组展示的方法提高对足球的熟练度。20米运球,听到口令后出发跑一步运球一次在听到口令迅速停住。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做出示范,提醒注意安全。
环节评价:1、给予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给予加分。2、主要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加分奖励】
 
五、游戏竞赛巩固
1.“足球大比拼”将学生分为4组,第一组:抱球通过云梯将球放在纸箱里然后返回。第二组:听到口令后迅速出发通过云梯去拿纸箱里的球然后直线运球带回。第三组:接力形式,先直线运球把球放在纸箱里然后通过云梯返回击掌下名同学继续进行。教师要讲明规则,强调安全,给学生加油,必要时参与到其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高涨。
环节评价:1、看在比赛过程中是否遵守规则2、教师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评价总结给予优胜队伍加分奖励。】
六、恢复阶段:
1、放松操。教师要参与其中形成互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2、课堂小结,师生共谈,教师语言要简单清晰,进行小结,使学生能掌握对本节课的理解。组织值日生收拾器材。
3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