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梁祝》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而真正意义上的静心欣赏却是在音乐鉴赏的课堂上。很庆幸,我选修了音乐,而更有幸的是,能在老师的穿针引线的指导下,我不至于欣赏得一塌糊涂。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于1958年12月至1959年4月。何占豪、陈钢两位作者当时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这部作品从诞生的那天起便受到舆论界的广泛好评,数十年来,它长演不衰,保持着迷人的艺术魅力,被看作是欧洲音乐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的成功范例,是中国音乐在一个新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4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纯朴、憨厚的穷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当学业结束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倾吐蕴藏已久的爱情,但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但祝家嫌梁家境贫穷,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一个豪门子弟——马大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不久便抑郁而死。祝英台闻此不幸,悲痛万分。在送亲的途中,她来到梁的坟墓前,向封建礼教发出了血泪控诉!此时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坟墓之中,遂化为一对彩蝶,在花丛中双双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