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什么叫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统称为核武器。
核武器有哪些伤害作用?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
冲击波——是指核爆炸时,从爆心向四周传播的高速高压气浪,是核爆炸的主要杀伤因素。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从核爆炸高温火球中辐射出来的强光和强热。
早期核辐射——是指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内从火球和烟云中辐射出来的射线和中子流,是核武器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指核爆炸产生的对人员、地面、空气、水源等所造成的污染,也是核武器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电磁脉冲——指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主要对电机、电子设备等有干扰破坏作用。
对核武器如何防护?
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措施复杂,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遭核武器袭击前的准备:
准备好简易防护器材(如口罩、毛巾、雨衣、床单等)和生活必需品。 熟悉就近的人防工事的位置、路线等,了解紧急疏散撤离方案。
遭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听到警报后,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关好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工事。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防护。方法是:背向爆心卧倒,头夹于两臂间。双手交叉胸下,两腿并拢夹紧。双肘前伸支起,闭嘴闭眼憋气。胸部离开地面,重点保护头部。遭核武器袭击后的行动,室外人员应及时抖落身上的尘土,迅速进入人防工事或撤离沾染区。及时进行人员和物品的洗消。
注意:在沾染区内不要接触沾染物;不要吸烟、吃东西;不要无防护地坐卧。
什么叫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如装有毒剂的炮弹、炸弹、导弹以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具有伤害范围广、杀伤途径多、作用时间长、杀伤作用选择性大以及受气象、地形等影响多的特点。
化学武器的毒剂种类有多少?
化学武器的毒剂种类较多,按毒害作用可分为五大类:
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的毒剂,例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等。
糜烂性毒剂——是损伤肺组织、引起水肿窒息死亡的毒剂,例如芥子气等。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细胞,引起窒息死亡的毒剂,例如氢氰酸、氯化氰等。
失能性毒剂——使人暂时精神失常或四肢瘫痪的毒剂,例如毕兹等。
窒息性毒剂——使人咳嗽,呼吸困难的毒剂,例如光气等。
对化学武器如何防护?
1、迅速进入人防工事内,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
2、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应及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3、也可用简易防护用品保护自己,脱离毒区,方法是:扎紧领口、袖口、裤脚管;披上雨衣、风衣;用毛巾捂住口、鼻;戴上防风眼镜。
4、一旦染毒,应及时消毒。用清水、肥皂水冲洗染毒部位。并急送医院,对症处理。
生物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什么叫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一种利用致病微生物或毒素作为战剂,来杀伤有生力量及破坏农作物的特殊武器,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炸弹、导弹以及施放容器。过去称为细菌武器。
生物武器通过什么途径伤害人员?
生物战剂通过以下途径侵入人体、伤害人员。
误食: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等而 得病。
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感染致病。
接触:生 物战剂直接侵入人体皮肤、粘膜、伤口等而生病。
叮咬: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
对生物武器如何防护?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与化学武器防护方法基本相同,因此,防护化学武器的措施也可用于对生物武器的防护,包括接种免疫疫苗,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隔离染病人员;做好灭菌消毒工作等。
化学灾害防护常识
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引起泄漏、污染、爆炸,造成人员死亡、中毒和严重经济损失,要防止化学危险品的危害。
常见的化学危险品
有机磷农药、氯乙烯、氯气、二氧化硫、氨气、氢氧化物、一氧化碳、苯、苯胺等。
化学危险品可能引起的各种伤害
1、刺激眼睛,流泪致盲。 2、灼伤皮肤,溃疡糜烂。 3、损伤呼吸道,胸闷窒息。 4、麻痹神经,头晕昏迷。
严防发生化学事故,了解你所使用的化学危险物品的特征,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妥善保管你身边的化学危险物品,做到:1、标签完整,密封保存。2、避热、避光、远离火种。居室内不要存放。乘船、乘车不准携带。3、居室内特别不要存放塑料桶装汽油、农药。4、灭鼠药品要标明,谨防儿童误食。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化学危险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及其他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群众,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化学事故的防护方法
化学事故的防护方法有呼吸防护、皮肤防护、接触防护和眼睛防护等。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一旦遇到泄漏按下列步骤操作。
1、杜绝火种,严禁开、关电器用具。 2、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排气。
处在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化学事故现场,你该怎么办?
1、用常备或就便的防护器材保护自己。
保护呼吸道可用:湿口罩、湿毛巾、防毒面具等。
保护皮肤可用:雨衣、手套、床单、雨靴、防毒衣等。
保护眼睛可用:防毒眼镜、游泳潜水镜、开口透明塑料袋等,当毒剂液滴溅落到眼睛时,可用2%小苏打水消毒液冲洗。
2、迅速向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撤离化学事故现场。
3、离开染毒区后,脱去污染衣物,及时进行消毒。
4、必要时到医疗部门检查或诊治。
5、污染区的水源和食品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